5.3.2命题 定理 证明

5.3.2命题 定理 证明

ID:38544238

大小:4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14

5.3.2命题 定理 证明_第1页
5.3.2命题 定理 证明_第2页
5.3.2命题 定理 证明_第3页
5.3.2命题 定理 证明_第4页
资源描述:

《5.3.2命题 定理 证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德宏州民族初级中学七年级下学期人教版数学课题:5.3.2命题、定理、证明教学设计编号:2017-数学七下-J010编制人:张秋霞学科组成员:李春雁、杨文锦、吴家青、杨雪梅、贾孟孟、张秋霞、赵丽华、李竹梅审核人:审核意见:签名时间:5.3.2命题、定理、证明一、内容及其分析1、内容:课本第20页到第22页练习完。本节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命题、定理、证明的概念及命题的结构、真假判断.重点是命题的结构及真假判断。2、分析:对于命题的相关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接触一些命题,如:“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

2、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等式两边都加上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对顶角相等”等命题的基础上,初步了解命题、命题的构成、真假命题、定理等内容,使学生初步接触有关形式逻辑概念和术语。重点: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会判断命题的真假。难点:区分题设和结论不明显的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二、目标及其分析1、目标:(1)了解命题、定理、含义,会判断真假命题.(2)会将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从而确定其题设和结论.2、分析:对于命题的相关知识,整套教科书是分散安排的,在这里主要是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构成。

3、命题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任何一个判断,都或者是真的或者是假的。因此,命题就是肯定一个事物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不能同时既否定又肯定。教学中关于区分什么是命题,什么不是命题,可以结合学生已经学过的一些具体例子来说明,让学生了解就可以了,不必探究。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通过数学和生活中的实例,和对比两组语句的不同来认识命题,突出命题的特征,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命题的意义;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去感知、分析命题的题设和结论,让学生在讨论交流,分析对比,与教师的归纳总结中学会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四、教学过

4、程设计●教学基本流程激疑——解惑——知道——践道——成道●教学情景第1步激疑【课前回顾】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哪些?(注意: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三种,另外还有平行公理的推论)2.平行线的性质有哪些?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既巩固了上节课的内容,又为这节课学习命题提供了实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导入】我们平常说的话细究起来是有区别的,例如,“你吃饭了吗?”与“今天天气不好”就有区别,前一句表示疑问,没有作出判断,后一句作出了判断。数学中象这类对某件事情作出判断的语句还很多,值得我

5、们研究。设计意图:用生活中大家经常说的句子来引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揭示(学习)目标】(1)了解命题、定理、含义,会判断真假命题.(2)会将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从而确定其题设和结论.第2步解惑【指导自学1】自学课本第20页到第21页练习上面内容,并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是命题?命题由哪几部分构成?2、什么是真命题,什么是假命题?3、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是命题:(1)两个直角相等;(2)蓝蓝的天空;(3)你是七年级学生吗?(4)过直线AB外一点P作P

6、H⊥AB于H.4、说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并判断其真假:(1)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互相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2)等式的两边都加上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是等式;(3)相等的角是对顶角;(4)同位角相等.设计意图:本节内容较简单,大部分学生看了课本对知识已基本理解,结合问题的回答强化对知识的理解,教师作适当的补充说明。【指导自学2】自学课本21页到22页练习上面内容,思考完成下列问题:1、什么叫做定理?什么叫做证明?2、怎样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3、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并说明理由:(1

7、)如图,如果∠1=∠2,CE∥BF,那么AB∥CD.(2)锐角小于它的余角;(3)若a2>b2,则a>b;ABCDEF12第3步知道讨论(学生)点拨归纳(教师)1:一、命题:对某一件事情作出了“是”或“不是”的判断,象这样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例如:(1)两个直角相等;(2)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互相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3)相等的角是对顶角;而下列语句:(1)蓝蓝的天空;(2)你是七年级学生吗?(3)过直线AB外一点P作PH⊥AB于H.不是命题。因为它们只是对命题由题设和结

8、论两部分组成某件事情进行了陈述,表达了疑问,并没有作出判断。二、命题的构成:命题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命题常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这时“如果”后面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面的部分是结论。例如,上面命题(1)中,“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是已知事项,是题设,“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是结论。有些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不明显,怎样才能找出题设和结论呢?我们可以将它们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例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