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理念与大学精神的现代意义讲稿

大学理念与大学精神的现代意义讲稿

ID:38547516

大小:69.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6-14

大学理念与大学精神的现代意义讲稿_第1页
大学理念与大学精神的现代意义讲稿_第2页
大学理念与大学精神的现代意义讲稿_第3页
大学理念与大学精神的现代意义讲稿_第4页
大学理念与大学精神的现代意义讲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理念与大学精神的现代意义讲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大学理念与大学精神的现代意义李延保我国现代意义大学发展较晚,但也走过了百年历史,而且一直在向世界先进教育学习,已形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尽管各国大学的教育管理模式并不相同,不存在“国际接轨”问题。但是,世界上并不排除对不同国家先进教育的认同。美国、英国、欧洲大陆及日本、俄国等都有一批世界公认的著名大学。他们管理模式不尽相同,并具备各自国家传统文化的特征,但是大学的本质是相通的。中国在21世纪终究要从高等教育的大国发展成为高等教育的强国。届时,其标志不仅仅是拥有一批排名前列的世界一流大学及高水平大学。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大学教育应当成为世界先进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包括大学的理念、大学的组织、大学的管理、大学的制度、大学的文化等都应有丰富的内涵而且具有可以与世界同类名校对话和互相借鉴、沟通的平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教育体系。一、大学的理念(一)大学、现代大学、中国特色现代大学1.大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先秦、西方的古希腊与古罗马,但现代大学其直接源头则是欧洲中古世纪的大学。其中,意大利波洛尼亚(Bologna)大学始建于1088年,有“欧洲大学之母”称,巴黎大学建于1100年,其他如牛津、剑桥大学均有800年左右的历史。在欧洲大学早期发展的历程中逐步形成一套教学体系,比较多地讲授数学、天文学及医学等自然科学知识,重视逻辑

3、推理的科学思维训练,并逐步使科学成为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在中国历史上,大学教育从孔子讲学算起也有2500多年,主要讲授人生哲理、修身养性,培养“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本领,培养的大多是文人墨客和官吏。中国现代意义的大学是在19世纪末才逐渐出现的,官方认定的第一所现代意义大学是1895年建立的“北洋公学”(天津大学前身),1896年的“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和1898年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清华大学前校长梅珆琦在《大学一解》书中指出:今日中国之大学教育,溯其渊流,实自西洋移植而来,顾制度为一事,而精神又为一事。就制度言,中国教育史中固不见有形式

4、相似之组织,就精神言,则文明人类之经验大致相同,而事有可通者。*17蔡元培先生为《北京大学二十周年纪念册》作序中指出:然往昔太学国学,其性质范围,均与北京大学不可同年而语。而北京大学本体,则不得不认为二十岁之青年也。2.西方大学经历近千年历史,发展成现代大学。其中,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场所”(纽曼),大学要实行“自由的教学与研究相统一”、“由科学而达至修养”(洪堡)及“大学教育直接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服务”(威斯康辛),直至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着眼未来,引领社会”建立“前瞻性大学”新理念,使大学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学术的责任、服务社会与引领社会前进的责任”,

5、体现了大学“崇尚学术和适应社会’的认识论和政治论双重哲学基础。这些基本观点已成为世界大学教育的共识,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成为现代大学基本的办学理念。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百年校庆大会上提出: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作为中国大学的四项任务。从这个角度上讲,当代中国大学和国外大学的理念并无本质区别。(二)中国现代大学的基本特征1.中国现代意义大学起步晚,先天发育不足,从一开始就是开放的,重视吸纳各国教育经验,使得中国大学的教育模式成为混合型的,未能形成稳定的现代大学教育传统,中国大学发展还缺乏自信和成熟度。2.中国现代意义大

6、学是植根在中国文化这块土壤和中国社会环境之中,没有也不可能完全照搬西方大学的一套,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通过大学的制度和大学管理者的文化理念,师生的文化素养始终深刻地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因此,从文化视角来看,中国现代大学仍可看成中国传统教育的延伸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所谓“中国特色”,是指适合现阶段国情,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和现实社会特点。从中国文化传统来看,自古以来就有明确的教育思想、治学理念,如先秦时期《大学》一书中,开宗明义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成为道德完善的人并推已及人,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

7、的完美境界。又如,体现东方文化特色的教学传统中包含注重基础,注重课堂教学、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化、注重对全体学生的教育等。同时,师道尊严,忽视学生个性发展;轻视实践,忽视实证调查分析等,又是中国教育传统中难以克服的痼疾。以至于中国大学教育的软肋仍然是学生创新意识不强、创造力潜质培养不够,还没有形成创新型人才生成的教育培养体系。3.中国现代大学组织结构大多是“学校加社区”,具有办学机构和社区管理双重属性,这也是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大学所不具备的基本特征。学校和社区是两个不同概念的社会群体和组织。“学校”17要以学术水平发展为导向,以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