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判定2 教学设计

平行线判定2 教学设计

ID:38557920

大小:7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14

平行线判定2 教学设计_第1页
平行线判定2 教学设计_第2页
平行线判定2 教学设计_第3页
平行线判定2 教学设计_第4页
平行线判定2 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平行线判定2 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武汉市二中广雅中学“一师一优课”教学设计表一、基本信息学校武汉市二中广雅中学课名平行线的判定教师姓名李运华学科(版本)数学章节第五章学时一学时年级七年级二、教学目标知识:平行线的三个判定方法方法:分类、转化的方法情感:培养观察、推理、分析能力三、学习者分析培养观察、推理、分析能力,掌握平行线的三个判定方法四、教学重难分析及解决措施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推导;小组讨论,让学会的教没有学会的学生五、教学设计教学环节及时间活动目标教学内容活动设计省身教学模式应用及分析导课(3分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入下节课的内容师问:上节我们

2、学习了平行线,谁能说一下什么叫平行线?生答: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掌握知识师:要想知道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时,根据定义,要说明它们不相交,怎样说明不相交不太容易吧,必须得有新的简单方法可以证明两条直线平行,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平行线的判定”(板书课题)实际上我们上节学过的平行公理的推论,就是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一种方法。阅读质疑,自主探究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内容,掌握知识。教师出示问题:1.本课谈到平行线的几个判定方法?2.判定方法1是怎样得到的?怎样由方法1得到方法2?怎样由方法1或方法2得出方法

3、3?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当你遇到一个新问题时,你该怎么办?让学生带着这三个问题阅读课本第12—14页,老师巡视指导,特别对学困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先小组讨论。学生阅读课文是获得知识的一种途径。多元互动,合作探究了解、探究、理解、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对于第1个问题可让学困生回答,但第2个问题可让学困生先回答,后中等生补充,优等生总结归纳:1.平行线的三个判定方法: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结合平行线的画法得出的,在画平行线时,三角尺在移动时,紧靠直尺,由三角尺的

4、角的大小不变,也就是同位角相等,得出判定方法1。后两种的得出是结合具体的图形来处理。如下图:学生多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为∠2=∠3,∠1=∠3(对顶角相等),所以∠1=∠2,即同位角相等,从而得出a∥b,得出第二种方法,因为∠2+∠4=180º∠1+∠4=180º(邻补角定义)所以∠1=∠2,从而得出a∥b,得出第三种判定方法。(这是本节课的重点,老师就引导学生怎样做一步步的推理,并给学生强调推理时必须步步有根据,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3.遇到一个新问题时,常常把它由未知转化为已知,转化为已解决的问题(老师可结合第二个问题具体讲解)

5、4.例题: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吗?为什么?(此题让学生尝试用这节课学过的三种判定方法做,这样既让学生熟悉了这三种判定方法,也体现了数学题的一题多解)训练检测,目标探究达到检测学生的目的1.已知如图所示:∠1=∠2,∠3+∠4=180º,说明a∥c的理由第一题第二题2.(多变题)如图所示,若∠1=∠2,试说明a∥b的理由⑴一变,若∠7=∠2,试说明a∥b的理由⑵二变,若∠2+∠5=180º,试说明a∥b的理由⑶三变,若∠1=∠8,试说明a∥b的理由⑷四变,若∠1+∠6=180º,试说明a∥b的

6、理由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学生交流完成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迁移应用,拓展探究对学生的知识提高1.某人沿正东方向走到M后,向左转40º行进到N处,为了保持行进方向与开始时的方向平行,此人向哪边转多少度?2.课本16页习题5.2第2题布置作业:对知识的巩固1.必做题课本习题5.2第1、4题,课本第13页练习2.选做题课本习题第5、7题板书设计5.2.2平行线的判定判定方法1推论过程23例题本课知识体系:平行线的画法判定方法1判定方法2判定方法注:此模板可另附纸,为教学案例和教学论文的发表奠定基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