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移教案设计

平移教案设计

ID:38558150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14

平移教案设计_第1页
平移教案设计_第2页
平移教案设计_第3页
平移教案设计_第4页
平移教案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平移教案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平移教案设计【年级】七年级【主备教师】陈迎锋【二次备课教师】课题:平移学科:数学第1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分析、操作、欣赏以及抽象,归纳等过程,经历探索图形平移性质的过程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毛  2.通过实例认识平移,理解平移的含义,理解平移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的性质.【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索并理解平移的性质.难点:对平移的认识和性质的探索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教师打开幻灯机,投放课本图5.4-1的图案.  2.学生观察这些图案、思考并回答问题.  (1)

2、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能否根据其中的一部分绘制出整个图案?  3.师生交流.(1)这引进美丽的图案是由若干个相同的图案组合而成的,图5.4-1上一排左边的图案(不考虑颜色)都有“基本图形”;中间一个正方形,上、下有正立与倒立的正三角形,如图(1);上排中间的图案(不考虑颜色)都有“基本图形”:正十二边形,四周对称着4个等边三角形,如图(2);上排右边的图案(不考虑颜色)中的“基本图形”是鸽子与橄榄枝.【二次备课】  (2)根据上述的特点,这三幅美丽的图案可以根据上述的分析的“基本图形”按照一定的要求绘制出整个图案.  教师将12张事先

3、准备好的图(1)的图片(涂好颜色、并有序重叠在一起);然后从上而下抽取一张图片陆续移动,最终形成如图5.4-1上排左图图案,教师的操作演示,让学生再次体会到许多美丽的图案是由若干个相同图案合而成,同时教师的操作使学生感受到图形的平移,初步认识了图形的平移.  二、进一步认识平移,探究平移的基本性质  1.学生描图操作.  (1)提出问题:如何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画出一排形状大小如课本图5.4-2的雪人?  (2)描图前教师说明:为了保证“按同一方向陆续移动”半透明纸,大家应该在雪人帽顶的上方约1厘米处画一条与书右边缘垂直的直线,半透明纸也应画一

4、条直线,画图中要始终保持两条直线重合.  (3)学生描图,描出三个雪人图.  2.观察、思考.  (1)学生在自己所画出的相邻两个雪人中,找出三组对应点:鼻尖A与A′,帽顶B与B′,纽扣C与C′,连接这些对应点.  (2)观察这些线段,它们的位置关系如何?数量关系呢?  学生用平推三角尺方法验证三条线段是否平行,用刻度尺度量三条线段是否相等.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的发现:  AA′∥BB′∥CC′,且AA′=BB′=CC′(2)学生再作出连接一些其他对应点的线段,验证前面发现是否正确3.师生归纳  (1)描图起什么作用?  描出的图形与原来图

5、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在半透明纸上描出的所有图形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2)在书上和半透明纸画直线而且要求描图时,两条直线要重合.这样做法起什么作用.  保证在半透明纸上所画的图形沿直线所规定的方向移动.  (3)就半透明纸所画的图形归纳,教师板书:  ①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②新图形中的每一个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称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4.给出平移的定义.  定义: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

6、移.  教师以课本图5.4-1上排右图为例解说:  把“基本图形”说成“橄榄形”.第一排左边的“橄榄形”沿着水平方向向左平移一个正方形边长的距离得第二个“橄榄形”,平移二个正方形边长的距离得第三个“橄榄形”……要想平移得第二批的“橄榄形”,平移的方向不再是水平方向,每一次平移时,方向在变化、平移的距离也在变化.  关于平移的方向,可结论课本图5.4-5说明图形平移方向,不一定是水平的.  教师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一引进利用平移的例子,如人在电梯上两个不同时刻之间的位置关系,坐登山缆车人在吊箱里两个不同时刻的位置关系都是平移;黑板报中花边设计利用了平

7、移,奥运会五环旗图案五环之间通过平移得到  5.例题讲解.  例:如图(4)-1,平移三角形ABC,使点A移动到点A′.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A′B′C′.  教师:“点A移到点A′”这句话告诉我们图形平移的方向是A到A′的方向,平移的距离为线段AA′的长,根据这两个要素就可以确定点B、C的对应点B′、C′,从而画出△A′B′C′.【 解:如图(4)-2,连接AA′,分别过B、C作AA′的平行线L、L′,在L上截取BB′=AA′,在L′上截取CC′=AA′,连接A′C′,A′B′,B′C′.则△A′B′C′为所求画的三角形.【教学反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