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十首赏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十首赏析

ID:38567588

大小:3.83 M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6-15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十首赏析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十首赏析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十首赏析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十首赏析_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十首赏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十首赏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外古诗词背诵山中杂诗竹里馆峨眉山月歌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滁州西涧江南逢李龟年送灵澈上人约客论诗注意山中杂诗吴均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品评】这是描写日落景象的一首小诗。黄昏时分,山边暮霭弥漫,竹林中透出落日余辉——这是头两句所描写的画面。“山”而特意点出是“山际”,“竹”而特意点出是“竹中”。这别致的观赏角度使画面平添了几分幽谧气氛。在苍茫暮色中,倦飞的鸟儿纷纷归巢,栖息在茅檐下;山风吹拂,晚云飘浮,仿佛是从窗里飘出。整个画面透出一股飘逸出尘的韵味,展示着诗人闲淡自得的情怀。探究

2、与练习1、“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云出”,你认为诗人他倾向于一种怎样的生存境界?拥有独到的观察视角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你能从吴均的《山中杂诗》中找到这样的句子吗?《山中杂诗》写鸟飞入房檐上巢,最有趣的是云彩从窗户里飘了出来的是:你最欣赏哪一个动词?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翻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着琴一边又长啸。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皎洁的月亮从空中映照。探究与练习1、景怎样?人怎样?(引诗中意象回答)构成了

3、怎样的意境?谁独坐?谁来相照?是人伴月,还是月伴人?月夜竹林的幽静,以反衬。默写。《竹里馆》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评析】青年李白胸怀大志,“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这是一首写他自己初次出四川时,依恋家乡山水的一首诗。翻译:峨眉山升起半轮秋月,月影映入青衣江随着江水流去。夜晚我乘的船从清溪出发驶向三峡,思念你却不能看见你,我乘的船驶下渝州。探究与练习“影入平羌江水流”,什么“影”?此句什么景象?此句不仅写出了

4、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之事。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关系倒置句末。《峨眉山月歌》中连用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这五个地名分别是:默写。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人在客居洛阳的一个夜晚,听到笛子吹奏《折杨柳》曲调。此时此地听到这支曲子,谁能不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呢?【评析】探究与练习洛城就是现在的洛阳,在唐代称为东都。一个春天的夜晚,诗人客居在这里。夜深人静,喧嚣的都市归于沉寂。忽然间,不知何处传来凄清婉转的笛声,在春风中氤氲开来,弥漫了整个洛城。

5、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古人离别常相赠,表依依不舍之意。《折杨柳》这支汉乐府古曲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诗人被它唤起家园故人之思,又能推己及人,感慨天下在外漂泊的游子: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评析】这是一首思乡的诗。作者此时在去安西(今新疆一带)途中,长安在东,所以说是“故园东望”。途中遇到人京使者,自然喜出望外,虽然骑在马上,没有纸笔写信,但能通过使者给家里捎个平安口信,使家里人放心。探究与练习1、诗中的“龙钟”何意

6、?有什么作用?2、成语“老态龙钟”中的“龙钟”又是什么意思?3、这首诗的好处就在于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清人刘熙载曾说:“诗能于易处见工,便觉亲切有味。”最能体现这一点的表现思念亲人的句子是4、默写。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评析】滁州: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诗人自尚书比部员外郎外放滁州刺史,旋即罢任,闲居西涧作此诗。全诗写西涧春景。从诗人创造的涧边幽草、水急舟横的清幽意境中,传达出一种悠闲恬淡的心情。末二

7、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独爱涧水边幽静的芳草;岸边茂密的丛林深处,不时传来黄鹂鸟的叫声,婉转悠扬。傍晚一场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渡河人何在?只有小舟独自漂荡在河边。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希望在急剧变化的社会潮流中寻找一点自由和宁静。探究与练习全诗写西涧春景,前半写景,后半写景。写晴景明丽如画,而以烘托幽静的意境,画不能到。写雨景也用以衬手法:暮雨忽来,春潮骤涨,着一“”字,如见汹涌之势,如闻澎湃之声。而野渡无人,孤舟自横,又于动中显,喧中见寂。后两

8、句历代传诵。言外有意,极耐寻味。如果那只“舟”不在“野渡”而在官津,当“春潮带雨晚来急”之时,万人争渡,岂能“自横”?如果作者春风得意,竞逐繁华,则寂寞“幽草”,又怎能使他偏爱?所以诗人借“滁州西涧”的动静之中,抒发其历经外放、罢任后,闲居时的心境。默写。《滁州西涧》中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的是: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