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从上博简《诗论》第20号简看孔子的“民性”观

【doc】从上博简《诗论》第20号简看孔子的“民性”观

ID:38572416

大小:53.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6-15

【doc】从上博简《诗论》第20号简看孔子的“民性”观_第1页
【doc】从上博简《诗论》第20号简看孔子的“民性”观_第2页
【doc】从上博简《诗论》第20号简看孔子的“民性”观_第3页
【doc】从上博简《诗论》第20号简看孔子的“民性”观_第4页
【doc】从上博简《诗论》第20号简看孔子的“民性”观_第5页
资源描述:

《【doc】从上博简《诗论》第20号简看孔子的“民性”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上博简《诗论》第20号简看孔子的“民性”观2005年7月第25卷第4期河北学刊HebeiAcademicJoumalJu1.,2005Vo1.25NO.4从上博简《诗论》第2O号简看孔子的"民性"观晁福林(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北京100875)[摘要]''民性"问题是先秦儒家一个重要理论观念.在孔子的理论体系中,这个观念不仅见诸《论语》一书,而且在上博简《诗论)中亦有重要表述.从<诗论》简文中可以看出,孔子通过《诗?鹿呜》体悟到"币帛"在礼仪中的重要作用;并且由此而看出"民性"所固有的对于和谐的追求.相关简文由《诗》而论及"民性"观念,是认识孔子

2、思想的一个重要材料.[关键词]上博简;《诗论);币帛;民性[作者简介]晁福林(1943一),男,河南省杞县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图分类号]B222.2;K2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1303—7071(2O05)04-0109—07[收稿日期]2OO4一ll一28上博简《诗论》第20号简有一段关于"民性"问题的重要论析,可以从中窥见儒家"民性"观的发展脉络和儒家社会理论的若干特点.可惜的是,这段论析所评《诗》篇名称适缺,给相关研究带来颇大影响.今先从拟补篇名开始,进而探讨孑L子的"民性"观.一,《诗

3、论》第2o号简所缺《诗》篇名称的拟补上博简《诗论》第20号简前后两端皆残,但残去内容并不太多,简文主体部分尚保存较好,其前半内容是:……币帛之不可遥(去)也.民眚(性)古(固)然.其隐志必又(有)以俞(喻)也,其言又(有)所载而句(后)内(纳).或前之而句(后)交,人不可粗也.《诗论》简文在对于《诗》的某篇进行比较详细地分析时,常用的句式是"吾以某篇得某某也",如本简谓"吾以《折(杖)杜》得雀(截)服……",这类句式还见于《孔丛子?记义》记孔子论《诗》的一段话,如其中谓"吾于《周南》,《召南》见周道之所以盛也",等等.《诗论》第l6简的"吾以《葛覃》得氏

4、初之诗,民眚(性)古(固)然",与本简尤相近;特别是本章亦有"民眚(性)古(固)然"一语,更是如出一辙.第l6简的这种句式,可以作为本简拟补的依据.这里应当说明一下,所以在"币帛"之前,当拟补"吾以某某篇得(见)"几字.之所以拟补"见"(或"得")字,是因为其文意与《孔丛子?记义》的那段话相似:孔子读《诗》及小雅,喟然而叹日:"吾于《周南》,《召南》见周道之所以盛也.于《柏舟》见匹妇执志之不可易也.于《淇澳》见学之可以为君子也.于《考檠》见遁世之士而不闷也.于《木瓜》见包且之礼行也.于《缁衣》见好贤之心至也.于《鸡鸣》见古之君子不忘其敬也.于《伐檀》见贤

5、者之先事后食也.于《蟋蟀》见陶唐俭德之大也.于《下泉》见乱世之思明君也.于《七月》见豳公之所造周也.于《东山》见周公之先公而后私也.于《狼跋》见周公之远志所以为圣也.于《鹿鸣》见君臣之有礼也.于《彤弓》见有功之必报也.于《羔羊》见善政之有应也.于《节南山》见忠臣之忧世也.于《蓼莪》见孝子之思养也.于《四月》见孝子之思祭也.于《裳裳者华》见古之贤者世保其禄也.于《采菽》见古之明王所以敬诸侯也.这段话记载孑L子沦析二十多首诗,句式皆为"吾於某某见……",而上博简《诗论》这类句式常用"得"字而不用"见"字.愚以为"得"与"见"两字之意本相通,得为心中所见,犹今

6、语之"心得",亦含有"见"意;见,则为目所看见,亦含有"得"意.所见即所得,所得亦即所见.简文和《记义》中这两个字的用法是完全一致的.由今语看,简文"币帛之不可造(去)也"之前拟补"见"字较通顺,但依简文之例,则当补"得"字.我们知道了见,得两字的关系,就可以明白,这里依文意所补之"得"字与《记义》篇语之"见"字,是一致的,并无大的区别.至于简文此处所拟补的篇名,诸家认为当即《木瓜》一篇.笔者觉得此处尚可再研究.《木瓜》一篇主旨是对于那些工于心计的小人之类的揭露,并非讲正常的通过馈赠币帛来进行的礼仪交往.王夫之曾经揭示出《木瓜》诗的真正含意.他说:"《木

7、瓜》得以为厚乎?以《木瓜》为厚,而人道之薄亟IO9河北学刊2005?4矣!厚施而薄偿之,有余怀焉;薄施而厚偿之,有余矜焉.故以琼琚絮木瓜,而木瓜之薄见矣;以木瓜絮琼琚,而琼琚之厚足以矜矣.见薄于彼,见厚于此,早已挟匪报之心而责其后.故天下之工于用薄者,未有不姑用其厚者也.而又从而矜之,日'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报之量则已逾矣.……恶仍之而无嫌,聊以塞夫Jx~_l=l,则琼琚之用,持天下而反操其左契,险矣!"此处所提到的"左契",犹"左券",指债权人所持的契券.这里意指《木瓜》报以琼琚者,非是友好为报,而是图谋取得如债权人般的优越地位而稳操胜券.这个说法一

8、反传统的认识,指出《木瓜》所表现的并非忠厚之意,乃是"人道之薄".别人薄施于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