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蛋白酶原检测在胃癌筛查中的临床意义

胃蛋白酶原检测在胃癌筛查中的临床意义

ID:38607235

大小:4.24 M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6-16

胃蛋白酶原检测在胃癌筛查中的临床意义_第1页
胃蛋白酶原检测在胃癌筛查中的临床意义_第2页
胃蛋白酶原检测在胃癌筛查中的临床意义_第3页
胃蛋白酶原检测在胃癌筛查中的临床意义_第4页
胃蛋白酶原检测在胃癌筛查中的临床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胃蛋白酶原检测在胃癌筛查中的临床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胃蛋白酶原检测在胃癌筛查中的临床意义一、胃癌概况二、胃蛋白酶原简介三、胃蛋白酶原的检测四、临床意义一、胃癌概况世界范围内,中国是胃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早期胃癌缺乏特异性表现,当出现明显消化道症状时,病情往往已属中、晚期早期胃癌术后生存率约为90%,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成为提高胃癌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的唯一途径诊断胃癌“金标准”:胃镜,早期诊断价值有限尚不能作为普查手段希望能有一种非介入性、简便、快速、便于动态监测、重复性好等优点的检查方法筛选高危人群,能对胃癌做出早期诊断胃蛋白酶原(pepsin

2、ogen,PG):是由胃部分泌的参与的胃蛋白酶的前体,通常约1%的PG可通过胃粘膜进入血液循环,可分为PGI和PGII两种亚型血清胃蛋白酶原可以较为准确地显示胃粘膜的状态和功能二、胃蛋白酶原I/II(PGI/II)简介胃蛋白酶原的分泌部位PGⅠ是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颈粘液细胞分泌;PGⅡ除主细胞和颈粘液细胞分泌外,幽门腺和十二指肠腺亦可产生PGI是检测胃泌酸腺(胃底腺)细胞功能的指针,胃酸分泌增多PGI升高,胃酸分泌减少或胃粘膜腺体萎缩PGI降低PGII与胃底粘膜病变的相关性较大(相对于胃窦粘膜),其升高

3、与胃底腺管萎缩、肠上皮化生或假幽门腺化生、异型增生有关PGI/II比值进行性降低与胃粘膜萎缩进展相关检测方法: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有放射性酶免疫测定法(EIA):需样少,较高特异性和灵敏度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灵敏、简便,较高特异性、灵敏度较低、易受干扰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较低灵敏度及特异性、方便,适合大规模筛查,易受干扰三、胃蛋白酶原检测胃癌早期筛查胃溃疡、萎缩性胃炎、HP感染的筛查幽门螺杆菌治疗效果的评价消化性溃疡复发、治愈的判断标准胃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判定指标个人胃粘膜功能的

4、动态检测四、胃蛋白酶原检测临床意义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