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植树问题》听课体会

人教版小学数学《植树问题》听课体会

ID:38616560

大小:30.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6-16

人教版小学数学《植树问题》听课体会_第1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植树问题》听课体会_第2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植树问题》听课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听《植树问题》一课体会 《植树问题》是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曾听过很多种不同设计的《植树问题》教学,自己也上过这块内容,但每次都感觉这块内容挺难,特别是一些题型的变换让学生对植树问题的解题思路更为模糊。但今天听了张家林老师执教的《植树问题》后,我们几位数学老师都觉得豁然开朗,原来《植树问题》还可以这样设计,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学生照样学得兴趣盎然,轻松掌握知识要点。大家觉得张老师的课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一、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教学内容的合理取舍。植树问题应是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在直线上植树,二是在封闭图形上植树。直线上植树就有三种不同情况:两端都种、两

2、端都不种、一端种一端不种。很多老师在执教这块内容时都存在着这样一个共同的特点:都特别重视关于直线“植树问题”的这三种不同类型的区分,即所谓的“两端都种”“只种一端”与“两端都不种”。普遍采用了“学生独立探究(或分组探究)、反馈交流、教师总结”的模式进行教学。并将“三种情况”的区分以及相应的计算法则(“加一”“不加不减”“减一”)看成一种“规律”要求学生牢固地掌握,从而能在面对新的类似问题时不假思索地直接加以应用。但是在那些课例中我们也经常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很多学生能找到规律但不能熟练地运用规律,不能把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与生活中相似的现象进行知识链接。而

3、张老师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实际,选定将两端都种的情况作为一课时教学目标来完成,定位很准确,关注了学生学习的起点,符合中段儿童的认知规律。如果一节课将直线上植树的三种情况一起来探究学习,必然会造成知识容量大,学生完不成,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草草了之,结果学生学得累,使得哪种情况都只是囫囵吞枣,没有真正学懂。二、创设浅显易懂的生活原型,让数学走近生活。植树问题源于奥数,现在放在四年级下册的数学广角中进行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于间隔和棵树这些个特定名称,很多孩子更是难以理解。而这节课体验和建构正是学生学习植树问题的关键。所以张老师别具匠心地

4、利用身边的事物,多次向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共鸣的情境。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体验自主建构。如课的导入环节,张老师就利用手指这一学生熟悉的物体,让学生直观感知了什么是间隔数,什么是棵树。然后又从学生的排队中形象地揭示了间隔数和棵树之间的数量关系。“排队”,这是学生每天都在做的事情,但他们可能从没想到这其中就蕴含着数学知识,而张老师就是巧妙地采用学生常见的整队“一臂间隔向前看齐!”这一简单动作,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种理解什么是间隔?直观感受到间隔数与学生的个数存在着某种关系。但张老师并不仅仅满足于间隔数与棵树之间的规律的得出,而是再次通过这

5、5个同学的排队演示,来突破间隔数和棵树之间为什么要+1这一教学难点,也真是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除第一个同学外,其余同学和间隔数都是一一对应关系,使他们真正理解了间隔数和棵树之间的等量关系。从而能应用这种规律来解决两端都种的植树问题,构建解决此类问题的模型。三、重视数学思想的有机渗透,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植树问题这块内容的学习并非只是让学生会熟练解决与植树问题相类似的实际问题,而是把解决植树问题作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个学习支点。借助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一定的思维能力。因此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了化归思想——从简单的

6、事例中去发现规律,再根据规律,寻找解题思路,从而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及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而且在教学中注重学法的指导,如:画图法,化繁为简法,举一反三的方法。尤其是举一反三的练习方法更是让我们在座的每一位数学教师受益匪浅,的确,正如张老师课中所说,学习数学并不是为了解决一道或者几道题目,而是要学会用解决一道或几道题目的方法来解决一类或者一批题型,真正达到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她是这么想的,也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因为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可以获悉张老师平时的练习训练也正是这样在操作,通过改变数字,改变内容,改变条件和问题,改变关键句来达到练习的广度和

7、深度。这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值得我们借鉴。总之,本节课将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有价值、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生活情境中的学习,更让学生寻觅到了数学知识的源泉,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和魅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