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及反思

ID:38618218

大小:3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6-16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1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2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4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及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颐和园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认识和掌握生字新词,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的语言;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3、初步掌握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教学方法:阅读、直观课件欣赏、想象、感悟教学准备:课件、有关颐和园的资料。教学课时:2课时一、导入新课。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

2、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教师板书课题)。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出示幻灯片,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出示一组有关颐和园名胜风光图片。)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学习生字:(1)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2)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殿、眺、阁、耸”的字形。例①用拆合法记如“殿”字。我们把它拆成三个部分,左上角是尸体的“尸”;左下角是个“共”字;右边是没有的“没”的右半边“殳”;再把这

3、三个部分正确地组合在一起就是“殿”字。②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记忆“阁、雕”的字形。“阁”属于外形内声类,“门”形旁表意;“各”声旁表音。如:“堤”字就不能念成(ti),因此,学生在遇到形声字时不要“念半边”,要正确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③用比较法(根据生字字形上的特点,找出一些与生字字形相近的字,形近字之间区别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记住生字的字形)记忆“栽、雕、赏”的字形。栽──裁──载;赏──党──堂;雕──准──谁──淮。二、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1)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

4、?(课文开头就点明了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景色优美;颐和园很大,占地范围广。)(2)作者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划出表示地点转换的句子。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三、品读课文,欣赏美景。1、学习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思考:作者来到长廊,抓住长廊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的?(2)长廊有什么特点呢?从哪些句子知道?(2)出示图片和句子,体会描写方法。“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这句从哪些词看出长廊的长?用上了什么说明方法?(列数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提问:画的内容包括“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说明了什么?(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3)长廊两旁:风景宜人。“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句说明了什么?(说明长廊两旁的花木品种多、数量多;“开”和“谢”是一对反义词,形象地说明了长廊两旁鲜花常开的景色特点。)“使人神清气爽”的,理解“神清气爽”。理解“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这句话间接地说明了长廊是昆明湖边的一处美景。长廊在昆明湖的右

6、边。一进颐和园的大门,长廊就把它那富有特点的美,展现在我们面前了。欣赏长廊图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像美景。怎样朗读这段才能把长廊的美读出来呢?注意:学生读的形式要丰富一些;不要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感。俗话说“熟读成诵”,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此段。2、学习第三段指名两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第3.4两个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1).作者游完长廊,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都看到了哪些景观?它们各是怎样的?佛香阁:八角形宝塔,建在半山腰,三层顶上所铺的黄色琉璃瓦闪闪发光。排云殿:一排排、金碧辉煌。根据

7、上下文理解“金碧辉煌”的意思。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读书。让学生从书中去寻找答案,组织好语言,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多读、多说,以便形成能力。(2).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重点交流: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可出示填空:找出比喻句,这句把昆明湖比作了()和(),写出了昆明湖()和()特点。“几乎”的意思是()。“滑”字用得(),因为()。这两句一静一动,更加突出了昆明湖的(

8、)。也可让学生讨论:把“滑”字换成“划”字好不好?(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第四自然段。欣赏图片。3、我们领略了颐和园里长廊、万寿山佛香阁的美景,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昆明湖和十七孔桥的美景。指名朗读第四段。思考,回答问题:(1)作者从万寿山下来,在昆明湖畔都看到了哪些景物?(长长的堤岸;几座样式不同的石桥;倒垂的杨柳;湖心小岛,十七孔桥。)(2)十七孔桥是怎样的?(十七孔桥有十七个桥洞,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并且这么多狮子姿态不一,各不相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