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万明论文模版

高万明论文模版

ID:38620903

大小:37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6-16

高万明论文模版_第1页
高万明论文模版_第2页
高万明论文模版_第3页
高万明论文模版_第4页
高万明论文模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万明论文模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安阳师范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汉语日常用语中对格莱斯会话原则的违反作  者 陈欢系(院) 外国语学院专  业 英语年  级 2008级  学  号 080401028  指导教师 温爱玲 日  期 2012年04月第6页学生诚信承诺书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安阳师范学院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

2、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签名:          日期:        论文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安阳师范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第6页汉语日常用语中对格莱斯会话原则的违反陈欢(安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安阳455000)摘要:格莱斯会话原则被广泛地用于英语话语分析,但在汉语日常用语中,时不时会有违反格莱

3、斯会话原则的例子。本文鉴于日常用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地位,找出了一些英汉会话语料进行了分析,并浅析其原因,希望为英语学习者提供帮助,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水平。关键词:合作原则;跨文化交际;违反;原因一、格莱斯会话原则理论合作原则是美国哲学家H.P.格莱斯(H.P.Grice,1913-1988)提出来的。格莱斯于1967年在美国著名的哈佛大学进行了三次学术讲座,在讲座过程中他提出了合作原则。格莱斯认为,人们为了交际的顺利进行,会受到某些约定俗成的因素的影响。他将这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因素联系起来考虑,称之

4、为语用的“合作原则”。格莱斯从质、量、关系、方式四个方面来阐述合作原则的具体内容,将其概括为量的准则、质的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以及若干次准则。前三个准则(量的准则、质的准则、关系准则)与说话内容相关,后一个准则(方式准则)与说话方式有关。1.量的准则(maximofquantity)它体现为如下次准则:①按交谈的目的需要提供足够量的信息。②不要提供比需要更多的信息。2.质的准则(maximofquality)它体现为如下次准则:①不要说明知是不真实的话。②不要说明知是缺乏证据的话。3.关联准则(maxi

5、mofrelation)指说话要相关4.方式准则(maximofmanner)它体现为如下次准则:①避免晦涩的表达。②避免歧义。③说话要简洁。④说话要有条理【1】。二、格莱斯会话合作原则在汉语日常用语中的违反情况及其原因虽然格莱斯对话合作原则清晰具体,但在跨文化交接中自如地运用合作原则并不简单,由于民族、地理、历史和社会的因素造成的语言差异和文化冲突,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们在交际中对这些语用原则的遵守、违反或中止的程度和侧重点有着许多不同。就汉语来说,违反格莱斯会话原则的现象常有发生。正如,Lado在Lin

6、guisticsAcrossCulatures一书中指出:我们把生活变成经验,并赋予语言意义,是受了文化的约束、影响,使各种语言则由于文化不同,而各有参差。[2]他的这一论述指在阐明:属于特定文化圈的人们,其文化意识乃至语言心理自然而然地打上了本民族的文化烙印。下面就汉语日常用语中的寒暄语、谦逊语、道别语、拒绝语对格莱斯会话合作原则的违反进行分析并浅析其违反的原因。第6页(一)寒暄语(问候语)的违反及其原因寒暄语指人们见面时互相问好的话。由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汉语和英语在语用上有很大的差别。总的来说,英语

7、的问候语简单、笼统,而汉语的问候语很复杂,通常违背质、量的原则,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吃了吗?”在中国式最常用的问候语之一,如果把它直译成英语“Haveyoueatenyet?”或“Haveyouhadyourmeal?”,去问候英语本族人,就会导致语用失误,惹对方不高兴。“吃了吗?”很显然违反了关系准则,英语本族人会很难想像吃与见面问好之间的关系。事实上,它就相当于“Hello/hi!/Aniceday,isn’tit?”,并不要求对方明确回答,只要求发出的信息为对方知道,这已经实现了表示友好和礼貌的目的。

8、如《战国策·赵策》中触龙见赵太后问候致意:“日食饮得无衰乎?”一方面,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但古代社会食物严重缺乏,人们倍受饥饿的煎熬。吃就成了问题,问候语“吃”至少放映了先民对长久威胁生存的饥饿的摆脱的欲望。在当代的中国社会,温饱问题早已经解决,人们还经常把“吃了吗?”挂在嘴边,这就不仅是关心对方有没有饭吃,而获是吃饭了没有”,还表达了对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