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阎宅砖雕艺术特征考察报告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阎宅砖雕艺术特征考察报告

ID:38640321

大小:5.57 M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6-16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阎宅砖雕艺术特征考察报告_第1页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阎宅砖雕艺术特征考察报告_第2页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阎宅砖雕艺术特征考察报告_第3页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阎宅砖雕艺术特征考察报告_第4页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阎宅砖雕艺术特征考察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阎宅砖雕艺术特征考察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中民俗博物院砖雕艺术特征考察系别:美术系专业:美术学姓名:*****学号:*****班级:*****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砖雕艺术特征考察报告摘要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关中民俗博物院已收集、抢救和保护周、秦、汉、唐以来的历代砖雕,这些砖雕反映了关中地区各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审美、劳动、居住、习俗、风情等民俗历史风貌。中国古建雕刻艺术及青砖雕刻工艺由东周瓦当、汉代画像砖等发展而来。在青砖上雕出山水、花卉、人物等图案,是古建筑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主要用来装饰寺、庙、观、庵及民居的构件和墙面。通常也指用青砖雕刻而成的雕塑工艺品,本文通过对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砖雕进行的实地考察和

2、取证,将这些砖雕看墙的图案、结构、造型以及审美艺术做了分析。关键词砖雕雕刻审美构图图案一概述砖雕艺术的起源,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据考古发现,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建筑用陶上就出现了双沟纹和方格纹等。战国至秦汉,出大量使用模印和刻画瓦当外,画像砖异军突起,砖雕艺术趋于成熟。砖雕,俗称“硬花活”,是中国一种古老的建筑装饰艺术。它是以物质生产为基础,伴随着建筑的发展,砖制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而出现的,是在满足当时人们朴素的精神需求、信仰追求和审美要求等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创造的艺术形式。中国砖雕是由东周瓦当、空心砖和汉代画像砖发展而来的。汉代画像砖是墓室预制构件的大型空心砖,它是在湿的泥坯上用印模捺印各种图

3、像。北宋时形成砖雕,成为墓室壁面的装饰品。在河南、山西、甘肃等地发掘的北宋墓室,三面墙壁均以砖雕贴砌而成。墓室内的砖雕数量、质量以及所选用的题材,都取决于墓室主人的社会地位。常见的题材有墓室主人夫妇对坐、男仆托盘、侍女执壶等,再现了墓室主人生前的生活情景。金代,墓室砖雕的内容更加丰富,技艺也有所提高。元代,墓室砖雕逐渐衰落。至明代,砖雕由墓室砖雕发展为建筑装饰砖雕。清代民间砖雕除江苏、安徽外,在山西、浙江、陕西、北京等地有了很大的发展,它们大多作为官吏、富豪、地主宅院的厅堂、大门、照壁、祠堂、戏台、山墙等建筑的装饰,雕刻精巧,有的陪衬以灰泥雕塑或镶嵌瓷片,争奇斗胜,富贵华丽。清代后期,砖

4、雕趋向繁缛细巧,具有绘画的艺术趣味。砖雕以传统的青砖为基本材料,是建筑装饰特有的一种雕塑形式,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应用广泛。砖雕原属砖作之内的工艺,宋代已将砖雕工艺列入《营造法式》中。自明代,砖雕在民间宅第建筑装饰中得到广泛应用;至清代,已形成独立行业,工匠称其为“凿花匠”,工匠术论中称砖雕工艺为“黑活”,黑活不受等级制度限制,因此一般宅第均有大量的砖雕,全国砖雕艺术迅速发展,达到砖雕发展史上的顶点。关中砖雕尽管运用了具象的表现手法,但却始终含有韵律、均衡、对比、系统连贯一致的变化规律。在广泛吸纳文学、绘画、民俗等各类艺术精华为己所用的基础上,在创作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形式语言,其利用缜密

5、繁缛的点、线、面组合,使对称、均衡反复等变化规律贯穿于砖雕之中。雕刻中特别突出线的组合作用,无论是平雕还是浮雕,构成大形的线或是散淡飘逸,或是线线相连,形成统一的力感。在雕刻技法上,都是娴熟理趣,游刃有余。二考察记录砖雕(记录时间:2014年10月)1“孔雀牡丹图”,整体高227厘米,宽170厘米,花的雕刻厚5厘米,画面上近处有孔雀立在松树下低头看牡丹,边上是一片浪花,荷花亭亭玉立于其中,远处有错落有致的群山,祥云漂浮在空中,一切都是祥和美好的一片。牡丹自古以来寓有富贵的含义,而孔雀是凡间的凤凰,凤凰所在之地皆是富贵吉祥的宝地,整幅砖雕寓意着花开富贵,吉祥平安,如下图一。图一2.“鹿鹤同

6、春图”,这幅砖雕长227厘米、宽170厘米、花的厚度5厘米。这幅砖雕画雕刻着在一棵松树下有两字鹿抬头看鹤,而同时鹤也正扭头向下看着两只鹿,似乎他们正在交谈什么。此幅采取民间运用谐音的手法,鹿取谐音“六”,鹤取谐音“合”,“春”的寓意则取花卉、松树、椿树等。这些形象,组合起来构成“六合同春”吉祥图案。“鹿鹤同春”即“六合同春”。“六合”,是指“天地四方”(天地和东西南北),亦泛指天下。“六合同春”便是天下皆春,万物欣欣向荣,如下图二。图二3.“莲生贵子图”,整体高248厘米,宽170厘米,脚长90厘米。图分为三部分,上层为长方形,边框一周串联的“卍”字纹;中间是条框,边框一周饰莲纹,内饰杂

7、宝纹;下层为圭台。图中为波浪翻滚的水面,水中生长数棵莲花,相继盛开,其中一朵莲花上站立一个童子,童子左手持长枪,右臂直挥,左腿直立于莲花上,右腿弯曲抬起,孩童寓意多子,主人希望多添子孙,后辈兴旺。院内门楼两侧砖雕:雕刻“福、寿”二字,显现主人祈盼“大福大寿,福寿双全”的美好意愿。如下图三。图三4“渔樵归来图”,整体高248厘米,宽170厘米,脚长90厘米。渔樵归来图分为三部分,上层为长方形,边框饰有斜着串联的“卍”字纹和博古等纹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