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分析与探究-论文

关于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分析与探究-论文

ID:38642377

大小:6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16

关于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分析与探究-论文_第1页
关于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分析与探究-论文_第2页
关于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分析与探究-论文_第3页
关于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分析与探究-论文_第4页
关于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分析与探究-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分析与探究-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恩平市2012年度优秀教育科研论文评选材料:论文题目:新旧版初中化学教材关于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分析与探究姓名:黎 华 晖工作单位:恩平市大槐中学联系电话:13686996402学段:初中学科:化学新旧版初中化学教材关于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分析与探究摘要:为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教育部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根据修订后的要求,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对实验教科书进行了修订,编写了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下册。在使用新版教科书过程中,笔者发现关于分子运动实验设计与现象解释有所出入,为此进行了下列分析和研究。关键词:分子运

2、动分析研究根据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教育部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因此教科书在修订时,继承了实验教科书经过时间和实践检验证明是成熟可行的基本体系框架,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现象入手学习知识。在结构上作适当的调整,采取了理论性知识与事实性知识穿插编排的形式,原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和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进行了顺序调整和内容整合。将原来第三单元课题2分子和原子排到现教材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但在使用新版教材过程中,笔者发现新版教材关于分子运动实验设计与现象解析有所出入,为此进行了下列分析与研究。一、旧教材

3、中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向盛有约4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现象1.取少量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有什么变化。2.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如图3-8所示)。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烧杯A烧杯B现象解释二、新教材中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AB图3-4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1.向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

4、溶液的颜色。2、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3、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或水槽罩住A、B两个小烧杯(如图3-4)。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烧杯A烧杯B现象解释三、新旧教材的共同点:(一)实验目的相同。都是通过溶液颜色变化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二)操作步骤大致相同。第一步都是往蒸馏水里滴加酚酞溶液,无现象,来说明水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第二步均是取第一步中少量溶液于试管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到溶液变红色,说明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为

5、第三步提供实验的理论依据的。第三步再取一个小烧杯装入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将分别装着浓氨水和酚酞溶液的2个小烧杯罩住,通过装着酚酞溶液的烧杯颜色变红来说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四.新旧教材的区别:(一)设计的方案不同。原教材是烧杯A、B均装有酚酞溶液,烧杯C装着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小烧杯A、C,而B烧杯放在大烧杯之外,实验观察到烧杯A变红色,烧杯B不变色,说明了氨气分子运动到A中,形成氨水,从而使A中的酚酞溶液变成红色,而大烧杯起到一定的遮挡作用,使氨气分子无法运动到外面的小烧杯B中,因此烧杯B不变色,烧杯B起到对比作用,通过此实验得

6、出结论: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新教材中这样设计实验的:烧杯A中装有酚酞溶液,烧杯B装着浓氨水,然后用一个大烧杯将两个小烧杯A和B罩在一起,很快观察到烧杯A变红色,而烧杯B不变色。与旧教材很低明显的区别是:新教材中没有将一杯酚酞溶液放到大烧杯的外面,将这一对比的内容删除了。只要得出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结论即可,没有必要说明分子因为大烧杯的遮档,而无法扩散运动到外面,这一内容的删除合情合情。(二)提问的现象内容不同。新旧教材中,提问前2步操作的现象是相同的,不同的是最后操作的现象。旧教材提问的是装着酚酞溶液的烧杯A和B的现象,而新教材提问的是

7、分别装着浓氨水和酚酞溶液的烧杯A和B的现象。旧教材中的答案和解释易理解:烧杯A变红色,解释为氨气分子运动到A中,形成氨水呈碱性,从而使烧杯A溶液变红色;烧杯B不变色,解释为氨气分子因为大烧杯的遮挡而无法运动到烧杯B中,因此不变色。新教材中的答案和解释有冲突:烧杯A变红色,解释为氨气分子运动到A中,形成氨水呈碱性,从而使烧杯A溶液变红色;烧杯B不变色,解释为氨分子没有运动到B中。笔者认为答案中烧杯B的解释明显有误,课本明明提问的是氨水溶液的变化,答案却解释为氨分子没有运动到烧杯B中。为此,笔者展开了以下的调查研究。实验方案:取一个小烧杯

8、A,倒入20ml蒸馏水,并滴加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或水槽罩住A、B两个小烧杯。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再放置一段很长时间,又有什么现象发生?现象记录:观察几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