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道数学高考题的剖析与思考

对一道数学高考题的剖析与思考

ID:38654337

大小:7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7

对一道数学高考题的剖析与思考_第1页
对一道数学高考题的剖析与思考_第2页
对一道数学高考题的剖析与思考_第3页
资源描述:

《对一道数学高考题的剖析与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发表于浙师大《中学教研》(数学)2007年第8期对一道数学高考题的剖析与思考卢明海盐元济高级中学3143002007年浙江理科数学第21题:已知数列中的相邻两项,是关于的方程的两个根,且.(Ⅰ)求,,,;(Ⅱ)求数列的前项和;(Ⅲ)记(),,求证:.本题总共只有55个字,其中汉字32个,可谓叙述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题目的大条件是以学生十分熟悉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为背景给出的,显得平和而贴切.试题一共设置了三问,设问角度新颖,梯度明显,体现了浅入深出、简约而不简单的命题风格.本题所包含的主要数学知识有:一元二次方程、数列的通项

2、与前n项和、函数的周期性、不等式等;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有:分类讨论、归纳与猜想等;考查的主要数学技能有:数学运算、逻辑推理.本题在函数、方程、数列以及不等式知识的交汇点处命题,体现了较高的综合性,数学内涵丰富,能力要求高.更可贵的是本题对任何一位考生来说,考查背景十分公平.本题的亮点是:全题纵贯了对数学“基本思想”——演绎与归纳的考查.如:在第一问中,要求考生根据这一信息,通过分类讨论和演绎推理,计算出,,,的值.在第二问中,要求考生在正确理解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对和式中前7项的奇数项与偶数项的分类重组,得到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

3、比数列,然后再分别求他们前n项的和得出的值.在第三问中,首先要求考生利用枚举法,归纳出是一个周期函数,且其函数值只有1和2两个值,从而断定的值为;其次是让考生通过猜想与推演,分析出数据和-3-的来历,进而确定用演绎的方法来证明成立的策略——不等式的放缩.值得探讨的是:在第三问中,由于,,.所以,和式中各项的符号不是正负相间的,规律比较难找,故在证明时对作不等式放缩的技巧要求显得比较高,方法单一,多数考生即使能预测到要用到不等式的放缩来证,也一时难以找到有效的放缩技巧,影响了区分度.如果能对第三问再作适当的改进,或许效果会更好

4、一些.但总体而言,“第21题”构思精巧,形式新颖,对学生智慧与能力的检测,远远高于对知识点本身的考查,这对今后中学数学教学应该教什么,怎么教,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1、要注重数学“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中学的数学教学只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简称“双基”)是不够的,还必须加上“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所谓“基本思想”,主要是指演绎与归纳,这应当成为整个数学教学的主线,它是高于那些针对具体问题的数学思想——函数与方程、分类讨论、等价转换、数形结合等的更上位的思想.所谓“基本活动经验”,主要是指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亲身经

5、历并逐步积累起来的解决数学问题的经验.新课程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依赖于三个方面:知识的掌握、思维的训练、经验的积累,三个方面同等重要.数学作为一门思维训练的学科,主要训练学生的两个能力——演绎能力和归纳能力.应该看到,现在的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知识的教育,考察的是该教的内容是否教了,教了的知识是否掌握了.这样的教育是不全面的.教育应当以生为本,不仅要考虑学生知识的掌握,还要考虑身心的发展、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2、培养学生“智慧”比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第21题”如果单凭数学知识是无法解决的,它更需要

6、的是智慧.因为知识本质上只是一种结果,可能是一种经验的结果,也可能是一种思考的结果.而智慧并不表现在这两种结果之上,而是表现在经验和思考的过程之中,如对问题的处理、对困难的化解以及对实质的思考.由此可见,智慧是融知识、经验和思维为一体的,是人们实现创新的心理机制.新课标之所以倡导三维教学目标,正是考虑到了智慧形成的基本规律,即知识是可以传递的,而智慧是无法传递的,智慧的形成并不完全依赖于知识的多少,而是依赖于知识的运用、依赖于个人的经验.一个人的智慧的发展,需要到实际操作中去感悟、去积累、去反思.因此,要培养学生“智慧”,务

7、必重视学生的“做中学”,正如富兰克林所说,听到的我会忘记,看到的我会记住,参与的我能理解并会运用.3、要大胆地去掉一些形式化的东西,适度淡化技巧训练-3-数学教学过分强调形式化不利于学生思考,如把一些思考的过程编成“口诀”或“顺口溜”让学生去记忆,这种方法会把数学搞歪掉,就会走向“八股”.还应该明确技巧不等于技能,现在我们的教学中反复训练的是技巧而不是技能.技巧是对一个具体例子或很窄的范围才适用的方法,而技能是可以迁移的,可以举一反三.过多地训练技巧,会增加学生记忆的负担,对学生智慧的发展没多大益处.熟能生“巧”走过了头会熟

8、能生“笨”.是否可以这样理解,“第21题”给我们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假如中学数学教学中能在继续保持传统的“双基教学”这个核心的同时,再添进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那么就会改善我们的教学中重“演绎推理”轻“归纳推理”这种顾此失彼的局面,进而使数学的学科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参考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