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导学互动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几点思考

对导学互动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几点思考

ID:38678534

大小:2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7

对导学互动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几点思考_第1页
对导学互动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几点思考_第2页
对导学互动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几点思考_第3页
资源描述:

《对导学互动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几点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对导学互动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几点思考淅川县教研室--教科所徐国杰自今年开春以来,县教体局在全县范围内积极倡导并推行“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课堂改革。这次改革的力度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县教育体育局邓文清局长在2009年度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把导学互动课堂教学改革明确为“一号工程”。三月份,教研室主任杨建斌两次为中小学教师代表作专题理论辅导讲座;教研室组织县一小学的语文教师马晓和县一初中的数学教师许桂丽,分别为全县导学互动研讨会作典型引路示范课。四月份教研室分别在金河镇小、县实验小学和大石桥初中、寺湾初中举行了小学、初中的部分学科导学互动的联片教研活动。五月又分别在荆关、金河、寺湾、马蹬、上集、厚坡

2、等学校召开全县中学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小学语文、数学等学科的导学互动教学研讨会,目的是把导学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扎实有效地推展开。从调研情况看,目前全县中小学教师对导学互动课堂教学的理念和基本流程已经熟悉,但对于“四环十步”的有效教学策略却认识不够,处理不好,造成课堂教学效率徘徊不前。为了扭转这种被动的局面,我这里对导学互动课堂教学有效策略谈几点思考:一、现今导学互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课堂上学生基本没有自主学习主要表现在:上课伊始教师创设教学情景之后,就让学生按照导学提纲进行合作互动。教师没有给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学生也没有进行充分的预先自主学习,对本堂要学的知识点

3、还没有了解和熟悉,就开始合作互动,其交流效果是低下的。2、小组合作互动流于形式在导学互动课堂教学上,我们可以看到小组合作互动学习的形式。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小组合作互动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互动。主要表现在:一是合作互动学习的内容没有交流价值,小组合作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也就是先自主学习),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二是教师没有给学生充裕的合作互动时间;三是忽视了对学生合作互动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在组织讨论;有些问题需要讨论,但只给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学生还没说上两三句话,

4、就草草收场。3、教师没有及时介入学生的学习互动中导学互动的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把时间还给学生。我们的老师基本这样做了,但在听课中也发现,在学生互动时,教师只是站在讲台上,或看教案,或摆弄教具,或四处张望,就是不肯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好像学生互动起来之后,教师就可以彻底“解放”了。实际上,在导学互动课堂教学过程中,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相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每堂课上,都会有一些非常积极的参与者,也会有一些很被动的参与者,或者根本不参与者。作为教师,要特别关注那些没有参与的学生在干什么。教师的任务是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随时调

5、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在学生小组互动的时候,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观察,也不是干自己的其他事情。教师应成为小组讨论的一员,参与其中,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要关注讨论的进程,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点拨,适时调控。4、师生多认知互动,少情感态度价值观互动在听课中发现,不少课堂教学内容偏颇,多认知互动,少情感态度、价值观互动和行为互动。因而课堂导学中缺乏教师与学生真诚的内心沟通,缺乏与学生真挚的情感交流。5、师生互动中存在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现象有的教师虽然在导学过程中,实现了互动,也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调动的却是少数同学的积极能动性,而绝大多数同学仍然处于

6、压抑状态。互动中教育机会不均现象,主要体现在互动的机会上。教师因为有在规定时间内要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的主观愿望,所以往往会根据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交流机会。一般来说,教师愿意同学习成绩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强的、自信心强的、胆子比较大的、发言声音比较响亮的同学进行交流。因此,一节课中好的学生回答次数很多,而差的学生倍受冷落,无人问津,这种状况在一些公开课上尤其突出。在部分尖子生争先恐后的请求声中,那些所谓的“后进生”往往就成了“被遗忘的人”。6、教师在课堂上该讲的不讲不少教师错误地认为把“少讲”或“不讲”作为当前课堂教学的一个原则。讲多了就会有“灌输”,“填鸭”之嫌,学生的主动学习就没有体现出来。从

7、学生学习方式来看,可以分为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接受式学习,一种是发现式学习。这两种方式都是学生学习中重要的学习方式。一般来讲,学科教学中一些认识性的问题和探究性的部分问题,学生能够发现的就应该采取发现式学习或有指导的发现学习,如果是一些易错点,易漏点,易混点,就可以采用接受式学习,教师就要精讲。可能有的老师会说在接受式学习中,学生是否容易被动学习,而在发现式学习中学生更能够主动学习。我们说,设计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