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必修三导学案

使用必修三导学案

ID:38693042

大小:1.27 M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6-17

使用必修三导学案_第1页
使用必修三导学案_第2页
使用必修三导学案_第3页
使用必修三导学案_第4页
使用必修三导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使用必修三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太师庄中学高二历史导学案必修3编制:于万海编号:审核:吴明月时间:2011.9.19第一单元第一课孔子与老子【学习目标】1归纳出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并记忆;2讨论并归纳出孔子思想提出的背景、作用。【导学案使用说明】1独立完成;2列好框架图,用红笔标注重点内容;3随时温习【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1-3页,在书中划出孔子的地位、孔子思想核心及其主要内容、孔子提的“仁”与“礼”分别指什么、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什么、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及其作用。2阅读4也划出老子的地位、著作、主要思想、政治主张。【合作探究】1列出框架图地位著作地位核心主要内容著作政治思想思想孔鬼神观子老子思想教育思想影响2阅

2、读2-3页小字讨论归纳:孔子“仁”“礼”思想提出的背景是什么?有什么作用?3阅读课后“阅读与思考”分析:儒家学派思想的深远影响有哪些?【拓展提升】16太师庄中学高二历史导学案必修3编制:于万海编号:审核:吴明月时间:2011.9.19材料一子贡问政。子曰:“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百姓信任)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论语·颜渊》材料二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

3、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章句下》材料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荀子·王制》(1)三段材料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哪一重要思想?(2)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一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统治者应怎么做?(3)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依据这一观点孟子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为什么会提出“舟水之喻”?后世不少统治者以此为鉴,举出一个典型事例。【课堂检测】1.右图是故宫里的一块牌匾,其中蕴含的思想来自于()A.墨家B.儒家C.道家D.法家2.孔子说的“非礼勿视

4、,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意思是:不符合礼制规定的,不能看,不能听,不能说,不能动。孔子这样说的根本出发点是()A.劝导统治者以德治民B.维护封建统治秩序C.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D.强调“格物致知”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持此观点的是()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4.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对以上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A.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华文化B.孔子的思想在欧洲得到推崇C.该译本出

5、现在“西学东渐”时期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16太师庄中学高二历史导学案必修3编制:于万海编号:审核:吴明月时间:2011.9.197.孟子曰:“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材料所体现的政治思想是()A.礼治B.仁爱C.仁政D.兼爱第一单元第二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学习目标】1归纳出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并记忆;2理解并归纳出百家争鸣的背景、作用。【导学案使用说明】1独立完成;2导学案重点知识用红色笔标记;3把书中的重点材料归纳到导学案上【自主学习】阅读教材6-11页完成下表学派人

6、物时代主要思想儒家孔子提倡“仁”和“礼”;“因材施教”,学思结合战国政治学说:“”;必须重民,提出“”的主张;性善说;倡导培养;强调;作品《》提出“”“”;“性恶论”对家思想有所吸收,主张。墨家战国道家老子事物包含对立的两方面;“无为而治”战国法家战国法家的集大成者;主张相结合,建立国家;认为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主张兵家战国著作;著名理论【合作探究】1阅读课后“阅读与思考”讨论并概括出百家争鸣产生的社会背景16太师庄中学高二历史导学案必修3编制:于万海编号:审核:吴明月时间:2011.9.192百家争鸣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哪些重要影响?【拓展提升】继续完成上节课导学案材料题【

7、课堂检测】1在编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扮演孟子的同学所学的台词应当是A仁者爱人,克己复礼B宇宙便是吾心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2毛泽东说:“在阶级存在的条件之下,有多少阶级就有多少主义,甚至一个阶级的各集团中还各有各的主义。”该话揭示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周王室衰傲,诸侯士大夫崛起B“士”阶层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C讲学风气盛行,私学兴起D井田制崩溃3孔子兴办私学的作用是A使儒学成为统治思想B打破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C促进百家争鸣的开展D“五经”成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