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打造兴趣课堂

换位思考,打造兴趣课堂

ID:38715659

大小:3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18

换位思考,打造兴趣课堂_第1页
换位思考,打造兴趣课堂_第2页
换位思考,打造兴趣课堂_第3页
换位思考,打造兴趣课堂_第4页
资源描述:

《换位思考,打造兴趣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九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换位思考,打造兴趣课堂赵军彭方圆13452760899重庆市云阳凤鸣中学校论文类别:学科教学类学段:高中学科:政治摘要:本文探讨了换位思考的含义、意义,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换位思考,考虑学生的个体年龄和心理特点,考虑学生的正常诉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打造有效课堂和高效课堂。关键词:换位思考兴趣高效课堂 有这样一则笑话:妻子正在厨房炒菜。丈夫在她旁边一直唠叨不停:“慢些、小心!火太大了。赶快把鱼翻过来、油放太多了!”妻子脱口而出:“我懂得怎样炒菜,不用你指

2、手画脚的。”丈夫平静地答道:“我只是要让你知道,我在开车时,你在旁边喋喋不休,我的感觉如何……”让人忍俊不禁之时,也深感换位思考的重要性。换位思考,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的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思考方式。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理解,信任,并且要学会换位思考,这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互相宽容、理解,多去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

3、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换位思考是基本的道德教谕。古往今来,从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马太福音》的“你们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你们也要怎样待人”,4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社会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我们不能用自己的左手去伤右手,我们是同一棵树上的叶和果。克鲁泡特金在《互助论》中证明:只有互助性强的生物群才能生存,对人类而言,换位思考是互助的前提。换位思考也是融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佳润滑剂。人们也都有这样一个重要特点:即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假如我们能换一个角度,总是站在他人的立场上

4、去思考问题,会得出怎样的结果呢?最终的结果就是多了一些理解和宽容,改善和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一切都是从换位思考做起的,宽容这一美德的得来,也开始于换位思考。在一个团队之中,只有换位思考,才可能增强凝聚力。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换位思考的能力是能否成功进行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学会换位思考,才能理解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打造有效和高效课堂。因为大学本科学的政治历史专业,于是有教历史课的经历。记得在上世界历史的时候,有一个学生总是考得很差,问他原因,他告诉我说:外国那些人名地名太难记了。后来有一次课间去教室,遇

5、见他对班级同学谈外国足球的事情,我发现他对那些外国足球明星的名字记得非常清晰。同样是外国人的名字,外国那些足球明星可以记得很准确,而历史上的他就总是记不住呢?后来我发现,平时看报纸杂志,他总是首先看足球的相关内容,而对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则“视”而不见。我明白了,记忆的根本不在于知识本身或自身记忆力等因素,而在于你对该内容是否有兴趣。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常常苦口婆心地给学生反复讲解,有的问题讲了许多遍,学生还是不能理解和掌握,于是我们常常抱怨:现在的学生怎么这么难教?其实,不是学生笨,也不是学生难教,而是学生对我们的讲解的内容和方

6、式不感兴趣,于是他们总是“听”而不见。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重复千万遍又有什么用呢?在教学过程中,富有责任心的老师觉得学生掌握得不好的时候,常常喜欢抢时间给学生反复强调,而这种强调常常是机械的简单重复教科书上的知识,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效果体现不出来,越是占用更多的时间,学生往往越产生反叛心理,越来越不喜欢这个学科,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了。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当然很重要,但是,这却不是教学的根本和目的。与其给学生灌输大量的知识,不如激发学生对学科的热爱,让他们对自己所教学科产生发自内心的兴趣,这样即使再复

7、杂的内容,他们也会学得轻松而高效。而这恰好是教学中真正最困难的,而且是考验教师教学智慧的关键。4兴趣的激发是不能强迫的,依靠外在的东西永远不能让学生真正热爱某个学科。热爱是发自学生内心的,这种深入学生心灵的东西,只能换位思考,以心换心,通过教师自身的丰富和魅力去打动学生!这种丰富来自教师的长期积累,来自教师的人格力量,来自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真正热爱!在教学中,我常常喜欢不让学生先看书,而是让学生首先用自己的思考去体味某个概念的含义。如果学生的理解和教科书的一致,学生会感到思考的快乐,产生一种自信心,这种自信会激励着他们继续坚持!如

8、果和教科书的理解不一致,也没有关系,就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学生不能赞成或理解教科书的观点,就让学生思考,既然我们都觉得现实的世界不是这样的,为什么教科书会这样来告诉我们呢?这种思维方式比结论本身更重要,对学生的成长更有意义和价值。我们某个人都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