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之初探

新课改下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之初探

ID:38729717

大小:3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8

新课改下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之初探_第1页
新课改下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之初探_第2页
新课改下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之初探_第3页
资源描述:

《新课改下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之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情境教学让学生真正活起来-----新课改下数学课堂教学初探盘塘中学:杨欢摘要: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本文探讨了在新课改下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又如何突出数学学科特点,以学生自身活动为基础,在学生独立探索发现与群体经验交流结合的过程中,实现思维的转化,数学逻辑思维本质的“开窍”。关键词:教学情境;创新意识;情境创设;思维培养正文:从大学毕业回乡应聘成为一名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已两年有余。在盘塘中学的近两年,时日虽浅,但是通过自己的摸索与向其他老师请教学习,也积累

2、了一定了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数学学习是学生主动的构建活动,新课改要求学生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良好的情境中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马克思说过:“数学教育具有创造之本型,数学是人类自由的创造物。”这句话明确了数学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教育过程,归根结底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首先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继而对其进行延拓、创新的过程。因此,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

3、如何设计数学问题、选择数学问题,而问题又产生于情境。最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创设良好情境,就成为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课效果好不好,我认为课堂的引入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数学这门课来说,很多人都觉得很枯燥乏味,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就要尽量使枯燥的数学课变成有趣的数学课,让学生乐于学数学。提出问题,教学中,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直观的实物演示有趣的游戏活动以及丰富多彩的视听手段设置能激发学生探奇觅胜的情趣和跃跃欲试的心,是他们围绕学习目标学习,其次要联系生活

4、实际,创设自主空间,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学生互相配合能解决的问题,多安排一些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合作、交流,增进学生协作意识。下面我就此谈谈在教学过程中自己创设情境的做法:一:活动(游戏)情境在上七年级《代数式》一节时,课本在介绍了代数式的概念之后,是这样引入情境的:“根据问题的要求,用具体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就可以求出代数式的值。如:用200代替4+3(x-1)中的x,就得到搭200个正方形所需要的火柴棒数量。”我感到这个引例没有很强的冲击力,于是我采用了如下的方法:首先我问学生

5、:“想当算命先生预测自己将来成年以后能长多高吗?”课堂气氛立刻调动起来。“那么请看身高预测公式――(小黑板):男孩成人时的身高:(x+y)÷2×1.08女孩成人时的身高:(0.923x+y)÷2其中x表示父亲的身高,y表示母亲的身高。学生都怀着极大的兴趣,以极快的速度计算着,课堂气氛更加的活跃。此时,我不失时机地讲出:“每位同学求出的这个数值,就叫做这个代数式的值,刚才大家用自己的父母身高代替x,y计算的过程就是求代数式的值。”学生恍然大悟而且印象深刻。二,数学故事情境在数学发展史上,产生了许多值得赞扬,有趣,脍

6、炙人口的数学故事和数学家轶事,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职欲望,还能从中学习数学知识,感受他们坚毅,善于思索的人格魅力,如高斯、笛卡、牛顿及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华罗庚、陈景润,都有很多故事可以用来创设情境。三、变式提问情境变式教学主要指对例题习题进行变通推广,让学生能在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下重新认识所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合理的变式教学能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①合理设计变式教学的难度,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②适当控制变式的数量,提高课堂

7、的教学效果。③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熟练掌握,融会贯通是实施有效变式教学的关键。④在易混淆、典型问题处理进行变式教学,可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在上八年级《全等三角形》习题课的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道习题:“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边与另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边对应相等,第三边上的高也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在解决这道习题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对于上述的几何证明题,学生都能给出正确的解答过程,但我诱导学生不要停留在命题的原意上,分组讨论,试更换命题的条件,看结论是否依然成立。结果学生给出下面几种命题:第

8、一类:将“第三边上的高线”换成“第三边上的角平分线”或“第三边上的中线”。第二类:将“两边”换成“两角”,并将“第三边”换成“两角的夹边”。第三类:将第一类、第二类命题综合成一个命题“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边(或两角)与另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边(或两角)对应相等,第三边上(或两角的夹边上)的派生线也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这里派生线是指三角形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给出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