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瓦锡的功与过

拉瓦锡的功与过

ID:38736248

大小:3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18

拉瓦锡的功与过_第1页
拉瓦锡的功与过_第2页
拉瓦锡的功与过_第3页
拉瓦锡的功与过_第4页
资源描述:

《拉瓦锡的功与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其人拉瓦锡(Antoing-lauqrentlavoisier),1743年8月26日出生在法国巴黎一个极端反动的封建官僚贵族家庭里。其父是反动皇帝路易十五的头号亲信。他独揽朝纲、威镇群僚、鱼肉黎民,是法国历史上少有的大奸贼。受家庭环境影响,拉瓦锡从小就刁钻阴毒、横行乡里、无恶不作,是远近出名的恶少。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拉瓦锡高中还没毕业,就受到路易十五的赏识、被许以高官厚禄;大学刚毕业,就被路易十六收为头号亲信,地位更在其父之上。他有两层伪装。第一层外衣,是“化学家”。剥下这层外衣、露出第二层伪装,是“包税商”。剥下这第二层外衣、露出其狰狞的嘴脸,他是死硬的《保皇党》头

2、子;同时还是路易十六亲自掌握的秘密组织《御用暗杀团》的首领,他亲手杀死的革命者就不下百人。为了杀人,路易十六让人发明了一个杀人工具“断头台”这个皇帝还亲自修改图纸,拉瓦锡就是制造断头台的总监工。革命的洪流是不可阻挡的,法国大革命爆发了。拉瓦锡扮成商人、皇帝扮成随从,皇后扮成商人的老婆,三人一起出逃。在西班牙边境,随从打扮的路易十六被一位镇长认出,把三人抓了起来,押送巴黎。以损人始、以害已终,这是一切反动阶级人物无法回避的结局。1794年5月8日上午9时,反动皇帝路易十六、皇后玛丽安东尼、以及它们的忠实走狗拉瓦锡,被送上了它们亲自设计亲自制造的断头台,三颗首级扔在同一个筐里

3、,落了个可耻的下场。鉴于当时的反动力量还很猖獗,当时给拉瓦锡公布的罪名是经济问题。在当时,仅就宣布的罪名而言,比拉瓦锡经济罪重得多的人有的是,却一个也没关、更一个也没杀。因此,杀拉瓦锡,纯属政治原因。《初中化学教学参考书》中说,拉瓦锡有“四大功劳”:发现氧气、发现质量守恒定律、化学上首先使用天平、推翻“燃素学说”。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就是实事求是。下面,我们让事实说话,看一看所谓的“四大功劳”是否属于拉瓦锡。一、发现氧气那个著名的实验,是瑞典舍勒(carlWilhelmScheele)于1772年初首先完成的,但未发表。同年底,其好友、英国的普利斯特里(Joseph

4、Priesthey)也独立完成了此实验,立即发表。1773年初,普利斯特里携带科学成果找到舍勒,才得知舍勒早已完成了此实验。在普利斯特里的苦劝下,舍勒也发表了科学成果;同时普利斯特里还出具了证明,证明是舍勒先做的工作。1773年10月,普利斯特里在巴黎开会期间,把此科学成果、两份实验记录、两份研究报告、以及实验操作的全部细节,全都告诉了拉瓦锡。还应拉瓦锡之邀,在法国科学院大会上做了演示实验。1774年4丹,拉瓦锡终于成功重复了此实验。就在此前不久,舍勒与普利斯特里合作,热分解硝酸钾产生了一种气体,研究了其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测定了物理常数,并认定空气中的“1/5气”就是它,

5、并取名为“氧气”。随后,热心肠的普利斯特里一个月写了38封信,把此成就告知欧洲化学界,其中包括拉瓦锡。于是,拉瓦锡在自己写的“报告”中补进了此内容,并将此气改名为“酸素”。就这样,拉瓦锡“发现了氧气”。实际上,氧气的发现,还要再上朔一千年。公元778年,李隆基之孙、唐代宗李亨的“大历13年”,马和写了一部书,68页手写孤本《平龙认》。其中(大意)说:“气,十之二为阴、十之八为阳。取之阳,投之以火,立熄;投之以虫,立毙。取之阴,投以暗火,猛燃之;投之以鼠,欢跃无比。”显然,他说的“阴阳”就是“氧氮”。还说,水的组成有氧元素,硝酸钾热分解可生成氧气。《平龙认》三字之意难以断言

6、,但得知马和信奉道教。道家经卷上有一句“天龙易求,平龙难认”。由此可见,马和对自已的科学成就非常自豪。后来在明代,这个68页手写孤本被编入《永乐大典》。《永乐大典》,共22877卷、又目录20卷,共2.7亿字。这一无价国宝,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烧、毁、抢,目前国内仅存28本及1本目录。现在,《平龙认》在俄国的彼得堡(列宁格勒)图书馆。十九世纪末,正直的德国学者克拉普罗兹偶然见到过《平龙认》,并发表了封面及开头数页的照片,但他不久就被暗杀。1999年又燃起了一点希望。我国著名学者栾贵明,续15年苦心研究,于1999年5月发表了一个惊人的结论。他认为,被毁的《永乐大

7、典》可能是明代嘉靖后期重抄的副本,而正本依然在北京十三陵的“永陵”里。二、发现质量守恒定律1748年,俄国的罗蒙诺索夫发表了质量守恒定律,有研究报告存世,时年拉瓦锡五周岁。在罗蒙诺索夫去世11年后的1776年,拉瓦锡代表路易十六访问俄国,在彼得堡图书馆见到了此报告,抄回了一份。他改动了不疼不痒的几个字,然后发表。就这样,他“发现了质量守恒定律”。早在一百多年前,公元1624年,中国的王夫之从理论上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1637年中国的宋应星用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他在《天工开物》中介绍硫化汞(朱砂)制法时(注意,当时一斤为1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