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复垦培训》PPT课件

《土地复垦培训》PPT课件

ID:38746631

大小:1.30 MB

页数:39页

时间:2019-06-18

《土地复垦培训》PPT课件_第1页
《土地复垦培训》PPT课件_第2页
《土地复垦培训》PPT课件_第3页
《土地复垦培训》PPT课件_第4页
《土地复垦培训》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土地复垦培训》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概念是根据土地利用目标,针对某种或几种特定土地利用对土地及土地构成要素的要求,评价土地对所设定土地利用要求的适宜性和适宜程度。 适宜性的对立面是限制性。因此土地适宜性评价可理解为土地对特定土地利用要求的限制性和限制程度。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核心是对土地资源自然质量的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特点与土地潜力评价比较,土地适宜性评价目的具体和针对性较强,评价内容深度较高。土地适宜性评价类型概要性土地适宜性评价:评价目的比较笼统,评价内容深度一般,评价成果运用较宽泛;美国土地潜

2、力评价针对性土地适宜性评价:评价目的具体,评价内容深度有较高要求,评价成果运用针对性强。FAO[土地评价纲要]综合性土地适宜性评价:破坏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步骤1.评价单元的划分2.参评因素的选取3.参评因素质量分值量化4.参评因素综合分值计算与适宜性等级划分评价单元划分是人为地将土地连续体划分为不同的虚拟个体,使单元内土地特性和组成要素性质基本一致。一般选择地块法、网格法、叠置法。破坏土地适宜性评价评价单元划分采取破坏方式与地块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土地单元划分。参评因素的选取土地适宜性程度是通过评价土地

3、构成要素质量好坏来确定。土地构成要素很多,评价只能选择对土地适宜性有显著影响、自身性状时间上相对稳定、空间上有较大差异、性状指标数据较易获取的因素作为评价的参评因素。 土地复垦的参评因素要根据复垦对象的特性(破坏后土地构成要素质量好坏)来选取。参评因素质量分值量化各参评因素性状指标的表达一般存在很大差异,同时对土地适宜性的影响形式和机制也存在差别。有的呈线性变化,有的呈非线性变化,有的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为了直观、合理地表现各因素对土地适宜性影响作用大小,需要对参评因素性状指标数据转换成质量分值。实际

4、上就是因素指标值的标准化和无量纲处理。参评因素综合分值计算 与适宜性的等级划分参评因素综合分值是在参评因素质量分值量化的基础上,根据各参评因素对土地综合体资源影响的贡献率,采用加权求和等方法计算得到。破坏土地适宜性评价应注意的问题1.注意区分破坏的土地和破坏后土地的差别。复垦方案要求进行“破坏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对破坏后土地的评价,这样才对复垦方案的形成有实际意义。2.注意破坏后土地的空间变化。防防控生产或建设对土地的破坏方式压占压占物类型防控措施被压占土地的压占物防控处理方式被压占土地压占方式煤矸

5、石弃渣场土壤质地表土是否剥离(表土来源之一),压占破坏程度!!1、是否采取或采取何种防控措施2、不同的处理方法产生不同的破坏效果3、生产或建设结束后是否清除以上三方面决定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对象土地破坏的方式---压占3.注意破坏后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切入环节 由于存在破坏后土地和复垦后土地两种类型,在已审方案出现较多评价对象(单元)转移或模糊的错误。如果复垦工作要求再高一些,应该对破坏后土地和复垦后土地分别进行评价。两者之间评价单元和参评因素会有所不同。破坏后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结果是为形成复垦方案服务的。因

6、此破坏后土地适宜性评价一定是在复垦方案形成前。扣紧破坏后土地主题。破坏土地的适宜性评价定性能解决问题的,就定性解决问题;定性解决不了,定量解决。二、复垦方案形成复垦方案(工程)是复垦方案报告书的关键内容,是落实复垦义务人责任、义务和相关部门监管职能的具体内容。土地复垦实质是复垦资源重新配置过程。在资源配置过程中会形成多种资源组合形式。选择最适资源组合形式即复垦方案的原则1.科学合理性原则2.经济可行性原则3.社会可接受性原则好方案需要做的几项工作做好复垦资源的调查工作做好相关分析相关人理性 理性人假

7、设;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理性人考虑边际量做好方案类比方案类比 方案是在一定条件下,资源的不同组合方式。在复垦工作中,复垦资源主要有资金(5-15元/平方米) 土量(调查) 在高、中、低三种投入水平下,土量在复垦范围内的不同分配。复垦标准复垦标准是复垦后土地的建设标准。三、经常出现的错误及解决办法1.编制目的:错误编制目的不明确或不十分明确2.服务年限:经常理解为建设期限或生产年限。编制复垦方案理应是复垦方案的服务年限3.项目生产工艺流程:主要错误是没有抓住重点或重点不突出。重点是抓住破坏土地的环节、顺

8、序、方式等内容 (对土地有影响的相关内容)4.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错误是没有抓住重点或重点不突出。重点说明破坏的土地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生物四方面的影响。有的方案将噪声、大气等与土地无相关或相关性较差的内容编写进方案。塌陷对地下水的影响使田变土5.破坏土地现状和拟破坏土地预测 错误类型:破坏的土地类型与破坏后土地现状逻辑关系不清楚。逻辑关系是 破坏前土地利用现状-破坏方式-破坏后土地利用现状破坏后土地利用现状在空间有两种形式1)空间上有变化:压占、挖损、塌陷2)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