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管理讲》PPT课件

《多重耐药管理讲》PPT课件

ID:38771469

大小:229.01 KB

页数:92页

时间:2019-06-19

《多重耐药管理讲》PPT课件_第1页
《多重耐药管理讲》PPT课件_第2页
《多重耐药管理讲》PPT课件_第3页
《多重耐药管理讲》PPT课件_第4页
《多重耐药管理讲》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多重耐药管理讲》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前 言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bacteria,MDRB)在全世界广泛流传,细菌耐药受到世界性关注;多重耐药菌的产生与流行已构成社会性危害,也是医院感染经验性治疗失败的主要因素;了解医院感染菌谱及其MDRB的流行及变化趋势,对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4月7日的世界卫生日主题定为:抵御抗药性: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全球每天有140万人发生耐药。由于全球贸易和旅行的发展,使耐药性生物可在数小时内传播到全世界。面对严峻的形势,为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

2、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卫生部2011.1颁布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对减少或延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将发挥重要作用内容定义和概念多重耐药菌流行现状和趋势耐药机制多重耐药菌不断增加的原因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监测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控制什么是耐药细菌?抗菌药物通过杀灭细菌发挥治疗感染的作用,细菌作为一类广泛存在的生物体,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获得对抗菌药物的抵抗作用,逃避被杀灭的危险,这种抵抗作用被称为“细菌耐药”,获得耐药能力的细菌就被称为“耐药细菌”多重耐药(MDR)MDR: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不同

3、种类(如氨基糖苷类、红霉素、β-内酰胺类)的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称为多重耐药。具有多重耐药性的病原菌,称为多重耐药菌。泛耐药(PDR)PDR:对现有的(或可获得的)所有抗菌药物几乎都耐药,称为泛耐药。如泛耐药的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四环素类、氟奎诺酮及磺胺类等耐药。常见的多重耐药菌G+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CNS(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VRSA--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G-杆菌肠杆菌科:ESBLs(产超广谱-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等;AmpC

4、(染色体介导I型-内酰胺酶)阴沟肠杆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等;C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常见的泛耐药菌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PD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多重耐药/泛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MDR/PDR-TB)耐药菌定植是指发现耐药菌,但没有感染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发热、脓肿等。如MRSA定值:可以在鼻前庭、直肠、气管、皮肤、开放的伤口等部位发现。耐药菌感染耐药菌感染:指由耐药菌引起具有临床感染症状者。可以

5、是表皮感染、亦可是深部组织感染如肺炎;重症感染者如血液感染可致死亡。耐药菌感染暴发耐药菌感染暴发:是指出现三例或以上的耐药菌引起的医院内感染病例,且在流行病学上如时间、空间和病人间有相关性耐药菌传播传播方式:主要通过接触传播,从定植或感染者传播给其他人。MRSA定植在鼻咽部也可通过飞沫传播。多重耐药菌流行细菌耐药现状细菌耐药是全人类所面临的公共卫生挑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幸免,只是耐药形式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亚洲国家、南美各国、东欧以及部分西欧国家细菌耐药较为突出,形势严峻;美国、加拿大、北欧国家细菌耐药情况控制较好。--取决于抗菌药物应

6、用管理耐药菌的流行趋势2009年以来被媒体称之为“超级细菌NDM-1”对除替加环素及多粘菌素外几乎所有的抗菌药物耐药。NDM-1为质粒介导型耐药,意味着该耐药基因很容易在菌株间传播,尤其是在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中传播。MRSA-中国流行近年来多重耐药菌流行形势严峻,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且逐渐向社区扩散。我国MRSA临床分离率呈显著上升趋势。MRSA-中国流行上海市199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11家医院共分离14855株细菌。甲氧西林耐药株分别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64%和77%。MRSA-中国流行香港

7、大学感染及传染病中心调查,约11.1%的病人在医院期间成为MRSA携带者,已由医院向社区蔓延。MRSA—世界流行美国医院感染监控系统(NNIS)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美182家医院内,引起医院感染的MRSA在金葡菌中所占比例在1975年为2.4%,以后逐年上升,到2003年已升高至59.5%。细菌耐药机制天然耐药:固有抗药基因后天获得耐药:---基因突变产生耐药性;---基因转移获得抗药性。基因转移在院内环境中很容易产生,是由于大量抗菌药物的使用引起的细菌高选择性生存。细菌通过以下方式产生耐药:产生各种酶破坏抗菌药物,如产生NDM-1金属酶的“

8、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能水解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β-内酰胺酶,是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改变自己结构不和抗菌药物结合,避免抗菌药物作用;构建自身防御体系关闭抗菌药物进入细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