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量分析与暴雨强度公式

雨量分析与暴雨强度公式

ID:38810490

大小:885.00 KB

页数:47页

时间:2019-06-19

雨量分析与暴雨强度公式_第1页
雨量分析与暴雨强度公式_第2页
雨量分析与暴雨强度公式_第3页
雨量分析与暴雨强度公式_第4页
雨量分析与暴雨强度公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雨量分析与暴雨强度公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0.1雨量分析与暴雨强度公式10.1.1雨量分析1.降雨量2.降雨强度(暴雨强度)3.降雨面积和汇水面积4.降雨的频率和重现期10.1.2暴雨强度公式暴雨强度公式是()、()、()三者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我国常用的暴雨强度公式为:10.2雨水管网设计流量计算10.2.1地面径流与径流系数径流系数概念在雨水管渠系统设计中,汇水面积通常是由各种性质的地面覆盖组成的,随着它们占有的面积比例变化,ψ值也各异。因此整个汇水面积的径流系数应采用平均径流系数也可采用区域的综合径流系数。一般市区的综合径流系数

2、ψ=0.5~0.8,郊区的综合径流系数ψ=0.4~0.6。10.2.2断面集水时间与折减系数1.集水时间——指雨水从汇水面积上最远点流到设计的管道断面所需时间。(min)2.式中——设计降雨历时(min);t1——地面集水时间(min);t2——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m——折减系数。(1)地面集水时间t1的确定地面集水时间是指雨水从汇水面积上最远点流到雨水口的地面流行时间。地面集水时间受地形坡度、地面铺砌、地面植被情况、距离长短等因素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水流距离的长短和地面坡度。在工程实践

3、中,地面集水时间通常不予计算,一般采用5~15min。一般在建筑密度较大、地形较陡、雨水口布置较密的地区,宜采用较小值,取t1=5~8min。在建筑密度较小、地形较平坦、雨水口布置较疏的地区,宜采用较大值,取t1=10~15min。同时,起点检查井上游地面雨水流行距离以不超过120~150m为宜。应结合当地具体条件,合理地选定t1值。t1选用过大,将会造成排水不畅,致使管道上游地面经常积水;选用过小,又将加大雨水管渠尺寸,从而增加工程造价。(2)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t2的确定t2是指雨水在管渠内的

4、流行时间,即:式中t2——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L——各设计管段的长度(m);v——各设计管段满流时的流速(m/s);60——单位换算系数。(3)折减系数m的确定折减系数m的提出原因如下:1)按公式算出的管渠内流行时间t2将比实际时间偏小。2)为了利用管道的调蓄能力,应使管内水流实际流速低于设计流速,故要延缓管内流行时间t2。考虑到以上两个原因,在设计降雨历时计算时引入了折减系数m,延缓了管内流行时间,使之更接近于实际情况,并达到折减管段设计流量,减小管渠断面尺寸的目的。规范规定:暗管m

5、=2,明渠m=1.2,在陡坡地区的暗管m=1.2~2。各设计管段的雨水设计流量应等于该管段所承担的全部汇水面积与该管段设计暴雨强度的乘积。各管段的设计暴雨强度就是以管段设计断面集水时间作为降雨历时所对应的暴雨强度。由于各管段的集水时间不同,所以各管段的设计暴雨强度也不同。2.例题雨水从各汇水面积上最远点分别流入雨水口a、b、c、d的地面集水时间均为τ1,并假设:1)汇水面积随集水时间的增加而均匀增加;2)降雨历时t等于或大于汇水面积上最远点的雨水流达设计断面的集水时间τ1;3)径流系数ψ为定值。

6、(1)设计管段1~2的雨水设计流量直到t=τ1时,F1全部面积上的雨水均已全部流到设计断面,这时管段1~2内流量达到最大值。(L/s)式中q1——管段1~2的设计暴雨强度,即相应降雨历时t=τ1时的暴雨强度(L/s·ha)。(2)设计管段2~3的雨水设计流量该设计管段收集汇水面积F1和F2上的雨水,2断面为管段2~3的设计断面。当t=τ1+t1-2时,F1和F2全部面积上的雨水均流到2断面,管段2~3的流量达到最大值。即:(L/s)式中q2——管段2~3的设计暴雨强度,即相应于降雨历时t=τ1+

7、t1-2的暴雨强度(L/s·ha);t1-2——管段1~2的管内雨水流行时间(min)。(3)设计管段3~4的雨水设计流量(L/s)式中q3——管段3~4的设计暴雨强度,即相应于降雨历时t=τ1+t1-2+t2-3的暴雨强度(L/s·ha)。t2-3——管段2~3的管内雨水流行时间(min)。(4)设计管段4~5的雨水设计流量(L/s)式中q4——管段4~5的设计暴雨强度,即相应于降雨历时t=τ1+t1-2+t2-3+t3-4的暴雨强度(L/s·ha)。t3-4——管段3~4的管内雨水流行时间(

8、min)。某雨水管线如图所示,径流系数为0.5,q=1200(1+0.75lgT)/(t+5)0.61,重现期T=1a,F1、F2F3的地面集水时间分别为10min、5min、10min,折减系数m=2,管内流动时间t1-2=5min,t2-3=3.75min,t4-3=3min,则2-3管段和3-5管段的设计流量分别是()L/s,和()L/s。10.3雨水管网设计与计算10.3.1雨水管网平面布置特点1.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水体雨水管渠应尽量利用自然地形坡度布置,要以最短的距离靠重力流将雨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