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

ID:38831247

大小:1.47 M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6-20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_第1页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_第2页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_第3页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_第4页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复习目标: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2、会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3、了解眼睛构造,知道近视眼、远视眼成因及矫正方法。历年重庆中考命题规律与趋势:年份题型题号考查内容分值总分2014(A)选择题3B凸透镜的应用[(四幅图)近视眼视力矫正]0.750.752014(B)填空作图题10①空凸透镜的应用(放大镜)112013(A)实验与探究题15凸透镜成像规律[(1)焦距大小的判断(2)实验注意事项(3)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4)成像规律]552013(B)实验与探究题15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1)实验注意事

2、项(2)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3)凸透镜成像规律]552012填空作图题8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手机摄像镜头)222010选择题3ACD光学元件的成像原理(照相机、放大镜、幻灯机)2.254.25填空作图题8②空眼睛的认识(晶状体)115(2)凹透镜作图1凸透镜:中间,边缘,对光线有作用,因此也叫做透镜;凹透镜:中间,边缘,对光线有作用,因此也叫做透镜。考点1凸透镜与凹透镜厚下图中属于凸透镜的有:,属于凹透镜的有:。薄会聚会聚薄厚发散发散ACDBEF2.三条特殊光线考点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如图所示,凸透镜居中,蜡烛和光屏在凸透镜两侧;点燃蜡烛,调节

3、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从而使像成在。同一高度光屏中央物距(u)像距(v)像的性质应用正倒大小虚实u>2fu=2ff2f不成像v>u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倒立等大实像测焦距倒立放大实像投影仪正立放大放大镜虚像巧记规律: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成实像)实倒虚正实异虚同;物近像近像变小,物远像远像变大。(成虚像)1.眼睛中的晶状体相当于镜,视网膜相当于。2.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物体,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佩戴透镜矫正;远视眼:能看清远处物体,近处物体

4、的像成在视网膜,佩戴透镜矫正。考点3眼睛和眼镜凸透光屏前后凹凸1.相同点:目镜是靠近眼睛的一组透镜,其作用都相当于,成、的像;物镜是靠近被观测物体的一组透镜。2.不同点:显微镜物镜的作用是使物体成、的像,其作用相当于的镜头;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成、的像,其作用相当于的镜头。考点4显微镜和望远镜放大镜正立放大虚倒立放大实幻灯机倒立缩小实照相机例1:完成下列光路图或在方框中画出对应透镜的符号。变式练习:在方框中画出对应透镜的符号。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是指光线通过凸透镜以后会靠拢一些,但是会聚不一定就要交于一点。正确理解“会聚”和“发散”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是指光线通过

5、凹透镜以后会散开一些,但是散开不一定不能会聚。例2:利用照相机给班级照完集体照后,为某同学照单人照时的调整方法是:相机与人的距离,同时镜头与底片的距离(选填“增加”或“减小”)。减小增大例3:在某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使用的凸透镜焦距是15cm。(1)如图甲所示,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透镜向_____(上/下)调整。 (2)如图乙所示,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位置时,光屏应在(选填“Ⅰ”、“Ⅱ”或“Ⅲ”)区域内左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倒立的实像,________(选填“照相

6、机”或“投影仪”)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3)如果保持光屏的位置不变,把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时,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该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一个焦距适当的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才能实现,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就是利用这种透镜矫正的。下Ⅱ缩小照相机凹透镜近视例4:某同学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蜡烛移到离凸透镜30cm处,在光屏上出现烛焰的倒立、放大、清晰的像,则该同学的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20cmB、15cmC、10cmD、5cmA变式练习:一物体放在距凸透镜20cm处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6cm处的光屏上出现了一个清

7、晰的像。那么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3cmB、5cmC、7cmD、9cmB生活中的物理: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或物体是与透镜有关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