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显示技术原理及发展简介—前沿显示技术

D显示技术原理及发展简介—前沿显示技术

ID:38835166

大小:6.20 MB

页数:27页

时间:2019-06-20

D显示技术原理及发展简介—前沿显示技术_第1页
D显示技术原理及发展简介—前沿显示技术_第2页
D显示技术原理及发展简介—前沿显示技术_第3页
D显示技术原理及发展简介—前沿显示技术_第4页
D显示技术原理及发展简介—前沿显示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D显示技术原理及发展简介—前沿显示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裸眼3D显示技术简介姓名:罗伟日期:2012-6-41Contents3D技术的发展3D显示工作原理及分类裸眼3D显示技术裸眼3D显示产品存在的问题3D技术的发展23D显示技术原理•人眼的立体视觉特性:•人眼能看到物体的宽度和高度,深度,距离。•三维视觉特性产生:双目同时观看物体,两只眼睛视轴的间距(约65mm),左眼和右眼在看一定距离的物体时,接收到视觉图像不同,大脑通过眼球的运动、调整,综合信息,产生立体感。3D技术分类大致有以下三种:立体图像对技术体显示技术全息技术立体图像对技术其原理是:先产生场景

2、的两个视图或多个视图,然后用某种机制(如佩戴眼镜)将不同视图分别传送给左右眼,确保每只眼睛只看到对应的视图而看不到其他视图,从而产生立体视觉。这种技术的本质只是在空间中产生两张或多张平面图像,通过“欺骗”人眼视觉系统而立体成像。这类技术会使人眼产生矛盾的晶状体焦距调节和视线汇聚调节,长时间观看会产生视觉疲劳。此种技术是在物理上显示了三个维度,能在空间中产生真正的3D效果。成像物体就像在空间中真实存在,观察者能看到科幻电影中一般“悬浮”在半空中的3D透视图像。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来说,平面图像对应了二维数组,

3、每个元素被称为像素;而三维图像对应三维数组,每个元素被称为体素。体显示技术正是在空间中表现了这个三维数组。体显示技术全息技术•全息技术是利用光波的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的真实感的一种成像技术。•全息技术再现的图像立体感强,具有真实的视觉效应。除用光波产生全息图外,现在已发展到可用计算机产生全息图,然而需要的计算量极其巨大。•全息术应该是3D显示的终极解决方案,但目前还有很多技术问题有待解决,短期内难有成熟产品量产。3D显示反射全息法透镜全息法合成式全息法体积全息法全息3裸眼3D分类透镜阵列法视察挡板

4、法微镜投影法微位相差板法指向光源法非全息裸眼式裸眼式视察挡板法:是在屏幕表面设置称为「视差屏障」的纵向栅栏状光学屏障来控制光线行进方向,让左右两眼接受不同影像产生视差达成立体显示效果.視差遮屏,是以黑色于透明相间的直线条纹,将起置于离液晶面板一小段距离,让观赏者的其中一眼只能看到液晶面板奇数画面,观赏者另一眼則只眼看到液晶面板偶数画面狭缝光栅:这种立体影像显示技术是在普通的液晶显示器后加上一层黑色和透明垂直条纹间隔排列成的图案层,相当于把“3D眼镜”放在了显示器里,不过光栅层与液晶层之间的距离以及条纹的宽

5、度必须相当精确,才能使得背光板的光透过该光栅之后,到达左眼的光线只经过奇数行的像素,到达右眼的光线则只经过偶数行的像素。这种方法的局限是,观看者只有在某一确定位置才能欣赏到3D影像,当然如果采用棋盘式光栅,观看的范围和角度也会更加自由。透镜阵列法:在显示器前面板镶上一块柱透镜板组成裸眼立体显示的光学系统,像素的光线通过柱透镜的折射,把视差图像投射到人的左、右眼,经视觉中枢的立体融合获得立体感。柱透镜板由细长的半圆柱透镜紧密排列构成,下图显示了柱透镜方法的原理。左右眼视图分别位于奇列和偶列像素上,形成视图分

6、区。微透镜投影法:将图像投影到由微透镜组成的显示屏上,经过有微透镜折射产生相差来达到立体成像。位相差板法:微位相差板法是台湾光电研究院研究成功的一种裸眼立体显示技术。使用微位相差板改变光的偏极态来达到左、右视图的分离。微位相差板立体显示器不需要戴眼镜,但是视角很小,需要和头部跟踪装置配合使用n特殊照明法:线光源照明法的立体显示器在LCD的像素层后使用一系列并排的线状光源给像素列提供背光照明,线光源宽度极小并与液晶屏的列像素平行。密集的线光源照明使奇、偶列像素的图像传输路径分离,使左、右眼看到对应的画面。透

7、射式全息显示图像:透射式全息显示图像属于一种最基本的全息显示图像。记录时利用相干光照射物体,物体表面的反射光和散射光到达记录干板后形成物光波;同时引入另一束参考光波(平面光波或球面光波)照射记录干板。对记录干板曝光后便可获得干涉图形,即全息显示图像。再现时,利用与参考光波相同的光波照射记录干板,人眼在透射光中观看全息板,便可在板后原物处观看到与原物完全相同的再现虚像。反射式全息显示图像:将物体置于全息板的右侧,相干点光源从左方照射全息板。将直接照射至全息板平面上的光作为参考光;而将透过全息板(未经处理过的

8、全息板是透明的)的光射向物体,再由物体反射回全息板的光作为物光,两束光干涉后便形成全息显示图像。由于记录时物光与参考光分别从全息板两侧入射,故全息板上的干涉条纹层大致与全息板平面平行。再现时,利用光源从左方照射全息板,全息板中的各条纹层宛如镜面一样对再现光产生出反射,在反射光中观看全息板便可在原物处观看到再现的图像。体积式原理图合成式全息显示图像合成式全息显示图像是指将一系列由普通拍摄物体的二维底片借助全息方法记录在一块全息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