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女娲造人》

23《女娲造人》

ID:38837816

大小:4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20

23《女娲造人》_第1页
23《女娲造人》_第2页
23《女娲造人》_第3页
资源描述:

《23《女娲造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温泉县七年级语文集体备课导学案课题:23《女娲造人》课型:阅读课时间:一课时主备人:陈静审核:周凤芝班级七年级学生学案:教师导案一、学习目标:教学目标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出人类的。2、探究女娲形象。3、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二、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出人类的。教学难点: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三、学法指导朗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四、学具准备知识链接:袁珂,本名袁圣时,笔名丙生、高标、袁展等,生于四川新繁县。袁珂先生著述颇丰,1950年第一部神话专著《

2、中国古代神话》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由此奠定了袁珂先生的学术声望。之后袁珂先生先后撰写了《中国神话选》、《中国传说故事》、《山海经校注》、《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中国民族神话词典》、《神异篇》、《巴蜀神话》(合著)。字典;预习本3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简介作者。师:看到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呢?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出不会读或者不理解的字词。2、检测学生字词的预习情况。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自学提示:1、说说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出人类的。2、学生朗读最喜欢的部分,边读边思考

3、:你怎么看待女娲这个形象呢?(可以用“一个     的女娲”的句式说话,从文中找出依据。)师归纳:女娲这个核心人物非常鲜明:她是神和人的结合体。她是想象中的神,具备非凡的创造力,也有人类的许多美好品质,如质朴、活泼、勤劳、充满活力和智慧等。四、比较阅读,拓展延伸:通常说天地开辟以后,还没有人类。女娲揉团黄土造成人。这项工作太费力了,女娲忙不过来,就把一根绳子放到泥浆中,拉出来,溅出的泥点子就成了人。  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风俗通》1、教学过程一、释题(女娲为什么要造人呢?女娲怎样造人的

4、?女娲用什么造人?女娲造人有何用?)(带着问题阅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自学提示:1、方法:揉团黄泥造人;挥藤溅泥造人;男女婚配造人【鼓励学生脱离书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要求要生动详细。】2、(勤劳、聪明、有智慧、考虑周全、具有人的情感、有爱心,神通广大、有创造力。)女娲是本篇的核心人物,她是神通广大的“神”;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态,人的智慧,人的生活体验。从她身上,我们看到神话的情节是想像的,但又是真实的,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的。(点评:从分析女娲形象入手,把握

5、想象的特点,要求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句式“一个     的女娲”,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女娲形象。)四、比较阅读,拓展延伸:1、课文在原来的基础上丰富了:(1)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2)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场面;(3)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4)作者的评述。其中女娲造出小人之后欢欣鼓舞的场面以及对女娲的人性化描写最见作者的想像力。师:大胆合理的想象可以给文章锦上添花,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的飞翔!3思考一:课文是根据这两则短文改编的,看看课文丰富了哪些内容?2

6、、思考二:神话及其特点(追问:想想古人为什么会这样去想象?)五、当堂训练:请发挥你的想象,描述女娲和她造的第一个孩子的对话。布置作业:1、请同学们展开大胆新奇合理的想象,就女娲造人的原因、方法、情感等某一个方面来改编“女娲造人”的故事。2、推荐阅读:《中国古代神话》、《希腊神话故事》、《山海经》、《一千零一夜》板书设计:揉团黄泥捏人——挥藤洒泥造人——男女婚配延续后代2、神话是古代劳动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不能正确地解释而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故事。神话以事实为基础,充满奇妙的想象和幻想,人物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资料

7、补充:女娲是这个神话中最古老的始祖母神,她毕生做了两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一是造人,二是补天,为人类立了大功。本文记述了女娲造人的全过程,表现了原始人类对人类起源的好奇和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所做出的丰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生命诞生的喜悦之情。有了人类,大自然才有了生气,蓬勃起来;有了人类,女娲不再寂寞、孤独;有了人类,世间也就有了温馨,有了爱,更重要的是,有了创造名句共赏:1、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雨果)2、想象力是人类能力的试金石,人类正是依靠想象力征服世界。(奥斯本)3、想像力能带领我们超越以往范围的把握和视野。(

8、安东尼·罗宾斯)4、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幻想、梦想和预言,即对潜在的明天的想象。(托夫勒)课后反思: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