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振铎《猫》的教学设计

郑振铎《猫》的教学设计

ID:38841983

大小:5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20

郑振铎《猫》的教学设计_第1页
郑振铎《猫》的教学设计_第2页
郑振铎《猫》的教学设计_第3页
郑振铎《猫》的教学设计_第4页
郑振铎《猫》的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郑振铎《猫》的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猫》教学设计(附预习单)一、教材分析《猫》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围绕“人与动物”主题选编四篇文章。本单元要求是继续学习默读。边读边思考,勾画重要语句或段落,并学做摘录。还要在把握段落大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郑振铎的《猫》是一篇寓意深刻、感情真挚的小说。文章运用朴素的文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述了自己家三次养猫的经历。作者以人道主义情怀,关注身边的小生命,对三只猫得而复失的过程进行了细腻的刻画,描写了“我”与家人悲痛、遗憾的心情,尤其是对第三只猫的歉疚之情,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善于反省

2、的精神。二、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体会作者思想感情。2.比较探究文章关键语句,深入理解文章内涵。(二)教学重、难点比较揣摩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设计意图】这篇文章运用了对比、烘托的手法,如果顺着作者写作的手法进行教学会产生一举两得的效果。通过对文本的研读,我认为这篇文章最主要解决两个问题:其一是理解文中“我”面对猫的亡失所产生的不同情感;其二是文本主旨即作者写作意图的探究。因此,本课教学设计为“比较”、“探究”两个互相联系的过程,利用假设的情景探究作品的思想内涵。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今天我们

3、学习一篇小说——《猫》。文中一共出现几只猫?【设计意图】《猫》是《家庭的故事》中的第一篇。当我们读过《猫》后,在潜意识里会把它当作记叙文或者散文。这篇文章很多学生会把这篇文章看成散文,所以有必要交代一下文章的文体。(二)整体感知给文中三只猫取名字,并完成下列表格。(预习任务)来历性情地位结局1.以投影的形式展现1—2位学生填写的表格。2.让学生交流猫的名字,以及命名的原因。【设计意图】运用摘录和概括等阅读技巧,引导学生总结三只小猫各自的特点和命运,梳理“我”及家人对它们的印象、感受,整体把握全文内容。(三)比较探究1.对这三只猫文中“我”的态度

4、是怎么样的?为什么“我”对前面两只猫和第三只猫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小组讨论】学生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应该是有难度的,我会引导他们思考“假如芙蓉鸟事件发生在前面两只猫身上,会怎么样?”进而让学生理解“我”之爱猫,并非爱一切的猫,“我”完全是凭着感情用事。第一只猫和第二只猫可用来玩耍,于是“我”就喜爱它们,视它们为掌上明珠。第三只猫是忧郁的、不好看的猫,不能带给人半点乐趣,我就对它没有好印象,当发生芙蓉鸟事件,于是“我”就偏听偏信,妄下断语,狠狠地给它惩戒,造成它无辜死亡的悲剧。【设计意图】假想对比法,假设芙蓉鸟事件发生在前面两只猫身上,会怎么样?

5、这个问题的设计让学生理解对猫有着不同态度,这是跟人的喜爱程度密切相关。而比较探究“我”对三只猫不同态度的背后原因,是因为如果抓住这个问题深挖细嚼,就会触及作品蕴含的深刻寓意和主题。2.对比探究两段文字“自此,我家好久养猫”与“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如何理解这里的“好久”和“永不”,从这两个词的对比中,你感受到什么?预设:通过对比,学生可能会感受到“我”内心的愧疚和自责。【设计意图】作品的深层结构(小说的隐性含义或线索)借助“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以及“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两句话的对比得以体现。前者是因为曾经拥有的“新鲜与快乐”无端地失落而下定

6、决心不想再让自己品尝失去美好事物的痛楚;而后者是因为全家人误解、冤苦、害死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在心中留下了负罪感,觉得永远愧对这种生灵。如果说“好久”表达了“我”因为守护不住生命内心十分痛心与惋惜,那么后者的“永不”则抒发了绝然毅然的情绪,内心的痛悔之意完全被递进,被深化了。3.为何我如此自责?比较下面语段,体会“我”的深层情感。(8分钟)【语段一】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它。【语段二】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

7、,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我”的忏悔是出于良心的自责,在我看来,“我”和猫在这件事情上的区别在于我能说话,它却不能;“我”是强势,它是弱势;我是施暴者,它是受虐者。“我”把这件事情比作针刺,针刺伤口小却深,映衬了这虽然是小事,愧疚极深。从这段文字也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我是一个勇于自责、富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就是因为“我”是一个富有良知的人,所以当“我”无辜冤枉一只猫惨死时,“我”才会如此难过。也就是由于“我”有一份自省意识,所以“我”会由一只猫的死引出如此深切的悔恨。【设计意图】重点突破教学重、难点。从关键的语句

8、入手,深入探讨作者的思想感情。结语:我们看到作者从关注动物的生命——反思人的本性。而如何减少这种悲剧的发生就需要我们尊重生命,明辨是非,不要主观武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