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篇(教案)

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篇(教案)

ID:38842002

大小:4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20

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篇(教案)_第1页
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篇(教案)_第2页
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篇(教案)_第3页
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篇(教案)_第4页
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篇(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篇(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篇(教案)学习目标:1、明确诗歌人物形象分类。2、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3、掌握鉴赏诗歌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思路并规范组织答案。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辅助教学工具多媒体以回顾课堂内容导入:《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分析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塑造的人物形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1、人物形象:少年

2、英雄周瑜(诗中人的形象):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2、(抒情主人公)“我”: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通过周瑜形象和自我形象的对比刻画,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人生易老而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学习内容:一、诗歌人物形象分类人物形象:①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二、知识储备:常见人物形象类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

3、自负的性格。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

4、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三、了解

5、人物形象鉴赏题目类型(知道高考怎么考?)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2、试概括这首诗中人物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四、鉴赏诗歌人物形象——思维切入点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①鉴赏的依据——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②鉴赏的角度——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所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③塑造人物方法(1)细节刻画法。(正、

6、侧面描写,白描) (2)烘托渲染法。(环境)(3)对比衬托法。(4)比兴牵引法。(5)抒情寄托法。(在阅读诗歌时可以在文本中勾画,作批注)五、鉴赏人物形象方法(1)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2)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景物等。(3)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4)要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背景资料。六、就上述方法选择性地讲三种鉴赏方法一:知人论世,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例: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7、[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析】(1)、诗后附有“幽州台”的注释,这就暗示:诗人登临的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如今昭王不再,贤才无举,登临此地,作者怎不感慨万千,怎不唏嘘长叹?领会了注释的深意,我们对词意就不难理解,人物形象也不难把握了。(2)、抓人物语言:“念”、“悠悠”,抓抒情主人公的神态:“独”“怆然而涕下”。参考答案: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可见,诗歌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

8、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方法二:从人物的神态、行动、语言、心理、处境等角度入手分析,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