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材料解析题学法指导

高三材料解析题学法指导

ID:38878114

大小:378.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6-20

高三材料解析题学法指导_第1页
高三材料解析题学法指导_第2页
高三材料解析题学法指导_第3页
高三材料解析题学法指导_第4页
高三材料解析题学法指导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材料解析题学法指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三历史材料解析题解法指导桐庐富春中学王锋华年份200520062007学科内材料题第37题(包括4小问)第37题(包括4小问)第38题(包括4小问)学科间综合历史材料题第39题(4)—(6)第39题(1)—(2)第40题(1)—(2)一、材料解析题类型:1.文字材料题文字材料是最基本、最常见的。可分为两类:(1)是典籍碑刻类例如07全国文综卷第38题的材料一和材料二均引自《罗斯福选集》(2)是文字作品类。从诗歌、小说、剧本、传说等资料中选取材料材料一当时的一位王安石变法的追随者,在其诗中说道:“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役兵

2、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信令朝廷重,伸威塞境牢。……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材料一中涉及的变法政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作者所持观点的认识。(3分)2.表格式材料题:(1)以数据为载体,将文字材料表格化。(2)数据具有说服力强和简洁性的特点,可从数字的变化中分析现象及原因、特点。07文综全国卷第38题材料三(4)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对华援助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这一角度,说明美国为什么对华援助。(6分)3.图片式材料题:图片材料把历史地图,图片、

3、漫画和历史文物照片等作为材料,这类材料能生动形象地再现历史、具有直观直观性强的特点。但图片材料题也受图片的局限,继续增大难度的设问则无法根据图片回答,还要回到课本上去。因此,图片材料和文字材料配合起来,才能具有适当的难度。上图为印于868年的《金刚经》(部分)。它是我国和世界上现存最早有确切印刷时间的雕版经卷。11世纪,我国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哪些社会需求推动了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8分)(05春季文综卷)二、主要设问方式:1、叙述或说明一种历史过程、历史现象或者一种历史认识、历史观

4、点。2、比较历史过程、历史事件,得出进一步的认识和结论。3、分析一个历史过程或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后果。4、挖掘和解释历史资料和含义。5、概括性和理论性的认识和评论。三、材料解析题提问的三种方式及类型1、内涵式。提示语是“根据”,答案在材料中。2、外延式。提示语是“结合所学知识”,答案在材料外。3、内涵和外延结合式。提示语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答案要通过材料和教材相结合。(1)佛教等宗教的盛行、科举制的实行、文化教育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印刷品的需求增大。四.解题方法解题通常有三个环节:读、找、答。(真的没办法就抄材

5、料,决不留空白)l、最实用的操作方法是:第一步,先看设问,明白该题提问的角度、内容和解答要求,加强该材料的针对性;第二步再看材料,对材料的出处、暗语、说明要仔细掌握,对与设问有关的材料,找出关键字、词、句,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确定材料的基本史实和观点;第三步,回归教材,找到课本与材料的联接点,以加强对材料的理解;第四步,设想解答,“根据材料回答”时要紧扣材料提炼回答,“结合所学知识”时,则一定要把相应的问题回到教材中找到相应的内容作答。2、提炼观点题:要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注意不放过任何一则材料,而且每一则材料要先找

6、到关键句子,关键词,然后提炼概括。关键词一般要直接采用,但切忌整段整句照抄,而且还要注意透过现象抓本质,善于用学科语言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地提炼观点。3、观点评述题:注意三步骤第一述观点、判断对错;第二分析为什么,一般结合背景加以分析论证,提示事物本质;第三分析对或错的本源,一般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理论的高度提示。五.根据分值大小“量身定作”答案(1)根据分值判断答案要点数量。(2)根据分值判断答案文字数量。高考试题中,题目赋分分值越高,答案要点数量和文字数量越多。(3)答案要点——条理化。序号化、段落化、理性化、专业化、多角

7、度。(4)答案组织——关键化。抓住关键词句。明清时期世界历史发展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欧洲主要国家完成了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飞跃,相继进入近代工业文明轨道,大大改变了世界面貌。在这一背景下,中华民族的工业化进程艰难起步。材料一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经营地主;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据《明神宗实录》,乾隆

8、《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或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和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1)根据材料一分析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