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抗体反应本科》PPT课件

《抗原抗体反应本科》PPT课件

ID:38880833

大小:759.51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6-20

《抗原抗体反应本科》PPT课件_第1页
《抗原抗体反应本科》PPT课件_第2页
《抗原抗体反应本科》PPT课件_第3页
《抗原抗体反应本科》PPT课件_第4页
《抗原抗体反应本科》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抗原抗体反应本科》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临床免疫学检验教研室Lcmyjy@126.com免疫学检验是研究免疫学技术及其在医学领域中应用的一门学科免疫学技术起源于检测病原微生物菌体抗原及其抗体的血清学诊断1896年Widal首先利用伤寒病人的血清与伤寒杆菌发生特异性凝集来诊断伤寒病Antigen-antibodyreactioninvitro1.PrincipleofAg-Abreaction2.CharacteristicsofAg-Abreaction3.InfluencingfactorsofAg-Abreaction4.TypesofAg-Abreaction5.Glossary广医检验系徐霞Princip

2、leofAg-AbReaction第一节抗原抗体反应原理Ag表位和Ab超变区分子间的结构互补性和亲和性第一阶段为特异性结合阶段,快第二阶段为可见反应阶段,慢基本条件:结合力亲和性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抗原和抗体的结合是互补性的特异性结合非共价键结合(Non-covalentBonds)弱的结合力,极短距离内才发生效应一、抗原抗体结合力一、抗原抗体结合力1.静电引力(electrostaticforce)2.范德华引力(VanderWaalsforce)3.氢键结合力(hydrogenbondingforce)4.疏水作用力(hydrophobicforce)静电引力(库伦引

3、力)(electrostaticforces)(coulombicforces)概念:抗原和抗体分子带有相反电荷的氨基和羧基基团之间相互的引力。引力的大小与两个相互作用基团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范德华引力(VanderWaalsforces)概念:抗原和抗体相互接近时,由于分子的极化作用而出现的引力。能量小于静电引力。概念:供氢体上的氢原子与受氢体原子间的引力。氢键结合力(hydregenbondforces)供氢体:羧基、氨基和羟基受氢体:羧基氧、羧基碳和肽键氧等能的大小取决于氢键的方向:氢键具有高度的方向性。氢键结合力较范德华引力强。疏水作用力(hydrophobicfo

4、rce)概念:两个疏水基团在水溶液中相互接触时,由于对水分子排斥而趋向聚集的力。抗原决定簇与抗体上的结合点靠近,互相间正、负极性消失,亲水层立即失去。此力在抗原抗体反应中的结合是很重要的。提供的作用力最大,约占总结合力的50%抗原抗体结合力示意图抗原抗体氢键结合力ONONHH静电引力--++范德华力-++-+--+疏水作用力排斥的水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重要条件是抗原抗体之间特定部位的空间结构必须相互吻合,具有互补性;其次,抗原决定簇与抗体超变区必须紧密接触,才能有足够的结合力使抗原抗体分子结合在一起。二、抗原抗体亲和性和亲和力亲和性(affinity)是抗体分子上一个抗原结合

5、点与对应的抗原表位之间相互适应而存在的引力,是抗原抗体之间固有的结合力。亲和常数亲和性用平衡常数K表示K值越大,亲和性越高;亲和性越高,与抗原结合越牢。亲和力亲和力(avidity)指抗体结合部位与抗原表位之间结合的强度,与抗体结合价直接相关(多价优势)血清学反应条件下,抗原抗体均带负电荷,使极化的水分子在其周围形成水化层,成为亲水胶体三、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当抗原与抗体结合后,表面电荷减少,水化层变薄;而且由于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后,与水接触的表面积减少,由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在电解质作用下,各疏水胶体之间靠拢,形成可见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示意图亲

6、水胶体疏水胶体转化NaCl可见反应第二节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1.特异性*2.比例性*3.可逆性一、特异性(specificity)*概念:抗原分子,只能与由它刺激所产生的抗体结合而起反应的专一性能。一、特异性*决定因素:由抗原决定簇和抗体分子超变区之间空间结构的互补性决定的。抗体分子N端可变区形成3nm×1.5nm×0.7nm的槽沟,只有与其空间结构互补的抗原决定簇才能如楔状嵌入。抗体的结构抗原抗体互补性结合特异性示意图两种不同的抗原物质具有部分相同或类似结构的抗原表位,则可与彼此相应的抗体反应,为交叉反应Cross-ReactionABCDanti-Aanti-Banti

7、-Canti-DImmunizeImmunogenCross-reactiveantigenAEFGABCDReactivitywithrabbitantiserum*最适比(optimalratio)或等价点(equivzlencepoint)最迅速出现沉淀时的抗原抗体的浓度比或量比。二、比例性(proportionality)等价带(equivalencezone)抗原与抗体分子比例合适的范围。带现象:Ag与Ab比例不适而不出现可见反应。*前带(prozone)抗体过量时。*后代(postzone)抗原过量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