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1

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1

ID:38884303

大小:14.1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20

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1_第1页
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1_第2页
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1_第3页
资源描述:

《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三年级下册《认识轴对称图形》教案学情分析学生聪明好学,对于知识的接受快。思维能力较强,学生愿意探讨,乐意想象,乐于发现问题,乐于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课堂上,我着重于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他们已掌握了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部分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已有了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经历,具有一定的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索能力,他们积累的知识、经验足以完成本堂课的要求。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美,潜在激励学生努力创造美; 2.充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形成“有用数学”的意识;3.让所有学生参与活动,培养合作探究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2、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物的演示和观看,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2.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能用一些方法“做”出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三、知识与技能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的对称现象; 2.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能运用它准确快速地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并能运用特征掌握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2.在keynote里标出物体对称轴,在drawingbox里利用“镜子原理”画图。教学资源1.教具准备:ipad、多媒体课件。

3、。    《轴对称图形》的教学活动过程描述教学活动1[BHY1]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教师用课件出示书中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观察一下这几幅图片有什么共同点?2.再利用课件出示风筝的图片?提问:(1)你是怎样理解对称的呢?(2)像这样两边形状、大小相同的物体,我们就说它是对称的。(板书:对称)(4)像这样对称的物体,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看到过吗?那位同学来说说看?教学活动2[BHY2]   (二)合作探究,发现新知。1.认识对称图形。(1)展示图片重叠的过程,引入定义。(2)判断所展示的这些图形是对称的吗?(3)师强调并板书:对折后,折痕两边是完全重合的

4、。2.认识对称轴。(1)刚才同学们发现了它们都是对称图形,那你们对折的这几个图形折痕叫什么呢?我们就把这个折痕叫做对称轴。(板书:折痕是对称轴)(3)在对称图形中,对折后能让两边完全重合的这条折痕,在数学上称为“对称轴”,对称轴一般用点画线来表示。(4)课件出示,平面图形上显示的点画线,让学生说说这三个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哪里?由此引出,像这样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板书:将刚才板书的“对称”补充为“轴对称图形”。教学活动3[BHY3]  (三)合作交流,验证、总结新知 1.完成课本上的试一试,请各小组拿出2号信封(等腰三角

5、形、等腰梯形、平行四边形和正五边形),把里面的图形拿出来判断一下,哪个是轴对称图形,哪个不是轴对称图形?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注意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强调对折与剪开是不同的。通过刚才的活动,大家想一想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最关键的是什么?随着学生的回答,师强调并板书“对折”和“完全重合”。2.知道字母、数字、汉字中也有轴对称图形,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 教学活动4[BHY4]  (四)实践应用,拓展知识。在keynote里把常见的以及之前学过的图形的对称轴标示出来,并讨论对称轴的条数。 教学活动5[BHY5] (五)欣赏,体会对称美。展示对

6、称的图片,并在pottery里制作对称的陶罐。教学活动6[BHY6]  (六)实际应用,思维拓展,并小结。1.打开相机,观察屏幕上的“自己”有什么特点。思考以下问题:① 屏幕里的”我“是什么样子的?② 用你的左手摸坐脸,屏幕里是什么样子的?③ 想一想在镜子里看是什么样子的呢?同学们观察讨论,得出在镜子里的像上下的顺序是一致的,左右的顺序是相反的。(板书:上下相同,左右相反)2.判断所展示的图片中哪些才是镜子里应该出现的图片?3.思维拓展:在drawingbox里面,利用镜子呈像的原理,画一副画。4.小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7、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平面图形对折 两边完全重合   折痕是对称轴 镜子中:上下相同 左右相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