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相见欢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相见欢

ID:38914688

大小:2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21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相见欢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相见欢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相见欢_第3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相见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课题    《相见欢》    课型    新授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及词人的情况  2、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词人的心境;  3、能够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词;  教学重点    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词人的心境  教学难点    能够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词  教学方法     朗读赏析,合作探究。  (教)学习过程    旁注与纠错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辛弃疾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其实,人,只要经历了世事,就不可能没有愁绪。在我们刚刚学过的唐诗中,就有李白寄托与明月的“愁心”;有韦应物因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淡淡的忧伤;更有陈子昂怀才不

2、遇、壮志难酬的极度苦闷——今天,我们来看一看另一类愁绪——亡国之愁。  二、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常识填空  词兴起于()流行于()是一种和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起初时称“()”“()”和“()”,后来也称作“()”。其特点是“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如“()”就()。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以字数分为()、  ()和()。宋代词坛上形成了()和()两大流派。    三、朗读理解,整体感知:  (一)朗读练习  1、师范读,生注意:字音、停顿、语气、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生练读后指名读,师生共同予以点评,

3、然后齐读。  (二)整体感知  这首词所传递的最主要的情感是什么?应该以怎样的语调去读?          四、深入赏析,合作探究  1、读上片思考下列问题:  (1)词人为什么会“无言”?“独上”写出了怎样的步履和神情?        (2)与大多数词作一样,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仔细品读上片,说说词人是借助哪些景致描写渲染这份离愁的?                2、品读词的下片,关注名句。词的下片直接抒情,其中“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能说说这三句的妙处吗?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品读李煜的《虞美人》,然后说说它与《相见欢

4、》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各是什么?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点拨: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共同点:          不同点:              五、当堂检测,巩固提升。  1、开篇渲染愁苦气氛,并运用比喻修辞的句子:        

5、2、采用白描手法,道出当时“离愁”的滋味讲不出、说不清的复杂、微妙的真实感受的伤心语的句子:        3、既点明季节,又写出作者俯视地面所见景象,同时暗写出词人心头凄凉之情的句子:        4、诗中仿佛使人看到一个“斯人独憔悴”的孤独身影的句子:      5、道出内心复杂感受,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句子:      6、化抽象为形象,以有形喻无形的句子:        7、以丝暗喻愁思的句子:        8、仰望天空,写使人愁上添愁之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