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语法练习题及其答案

古代汉语语法练习题及其答案

ID:38919014

大小:117.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6-21

古代汉语语法练习题及其答案_第1页
古代汉语语法练习题及其答案_第2页
古代汉语语法练习题及其答案_第3页
古代汉语语法练习题及其答案_第4页
古代汉语语法练习题及其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语法练习题及其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语法练习题第一节词类的划分(练习题)1判断题:(1)副词和代词在古汉语中一般归入虚词。()(2)实词的活用和词的兼类不是一回事,前者是一种常规性的语法现象,后者是临时改变功能。()(3)古代汉语以“语法功能”作为划分词类的基本依据和标准;现代汉语划分词类,则不但考虑其“语法功能”,而且考虑其“词汇意义”。()2解释名词术语:(1)实词的活用(2)词的兼类3填空题:(1)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言”的词性①法先王,顺礼义,党学者,然而不好言、不乐言,则必非诚士也。《尚书·无逸》②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③彤弓弨兮,受言藏之。《

2、诗经·小雅·彤弓》(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殆”的词性①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庄子·秋水》②殆有甚焉。《孟子·梁惠王上》4问答题:古代汉语的词类划分和现代汉语的词类划分有什么区别?5标点并翻译短文。(1)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者旦暮磬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神无形者不磬于前故易之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2)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第二节名词的活用及其判断(练习题)1选择题:(1)

3、《韩非子·难一》:“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相”的用法是()(A)名词用作意动(B)名词用作一般动词(C)名词用作使动(D)动词用作使动(2)在下列四句话中,中加点词是名词的意动用法()(A)《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威王欲将孙膑。”(B)《孟子·尽心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C)《史记·项羽本纪》:“范增数目项王。”(D)《史记·项羽本纪》:“纵江东父老怜而忘我,我何面目见之。”2解释名词术语:(1)名词的使动用法(2)名词的意动用法3判断题:(1)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在结构上相同,并无特殊的语法标志。()(2)名词、动词、形容词

4、都有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4问答题:名词活用为动词的判断方法有那些?5标点并翻译短文(1)杨朱之弟杨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而吠之杨布怒将击之杨朱曰子勿击也子亦犹是曩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韩非子·说林下》(2)孟柯,邹国人,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作连横,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

5、记·孟轲荀卿列传》第二节动词、形容词和数词的活用(练习题)1判断题:(1)动词经常用作意动。()(2)数词很少活用为动词。()(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比名词活用为动词的情况要复杂得多。()2填空题:(1)《左传·昭公三年》:“民参其力,二入于公,而衣食其一。”“参”的用法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2)动词的活用,主要有两种情况:_______________;形容词的活用,主要有三种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3解释名词术语:(1)动词的使动用法(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4问答题: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判断方

6、法有哪些?5标点并翻译以下短文:(1)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重争士橐,非下也,权重也。故圣人议多少、论薄厚为之政。故罚薄不为慈,诛严不为戾,称俗而行也。故事因于世,而备于事。《韩非子·五蠹》(2)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伏畜之,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能与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司马迁《报任安书》)第三节常用副词简介(上)(练习题)1选择题:(1)在下列四组程度

7、副词中,全都表示最高程度的一组是()(A)殊孔雅(B)良、尽、加(C)颇愈、滋(D)极、益、弥(2)在下列四组范围副词中,全都表示总括范围的一组是()(A)悉、皆、专(B)尽、偕、特(C)俱、具、但(D)举、毕、咸(3)在下列四组时间副词中,全都表示过去时态的一组是()(A)既、方、寻(B)向、旋、会(C)会、已、行(D)曾、尝、业2判断题:(1)古汉语副词“仅”可以表示范围之大,往多里说。()(2)古汉语副词“颇”既可以表示程度大、深,也可表示程度小、浅。()(3)古汉语副词“寻”与表示长度单位的“寻”无关。()3填空题:(1)古代汉语中,

8、副词数量很多,应用广泛。按照副词得意义和用法,可以归纳为__________________等七类。(2)按照所涉范围的大小,范围副词可分为三种:________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