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闭式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密闭式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ID:38919494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21

密闭式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_第1页
密闭式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_第2页
密闭式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_第3页
资源描述:

《密闭式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密闭式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一、发热反应1.原因  主要由于输液过程中输入致热物质引起的发热。2.症状 表现为发冷、寒战和发热。轻者体温在38℃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严重者初起寒战,继而体温可达40~41℃,伴恶心、呕吐、头痛、脉速等症状。3.预防1)输液前严格检查药液质量与有效期。2)检查输液器外包装有无破损、漏气,生产日期和有效期。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4.处理规范1)立即停止输液或者保留静脉通路,改换其他液体和输液器。2)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3)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寒战者给予保暖,高热者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4)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科、药剂科、供应室

2、、护理部。5)保留输液器和药液分别送供应室和药剂科,同时取相同批号的液体、输液器和注射器分别送检。6)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液器具进行封存。二、急性肺水肿1.原因由于滴速过快,在短期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所致。2.症状病人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咳泡沫样血性痰;严重时稀痰液可由口鼻涌出,肺部出现湿罗音,心率快。3.预防1)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与输液量。2)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功能不良的患者需要特别慎重并密切观察。4.处理规范1)立即停止输液或将输液速度降至最低。2)及时与医生联系进行紧急处理。3)病情允许可将患者安置为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

3、血液的回流,减轻心脏负担。4)给予高流量吸氧,一般氧流量为6~8升/分,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改善肺部气体交换,缓解缺氧症状。5)遵医嘱给予镇静剂、扩血管药物、平喘、强心和利尿剂。三、静脉炎1.原因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强的塑料管时间过长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感染。2.症状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红、肿、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3.预防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2)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使用。同时减慢输液速度,防止药液渗出血管外。3)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保护静

4、脉。4)静脉内置管,应选择无刺激性或刺激性小的导管,置管时间不宜过久。4.处理规范1)停止在静脉炎部位输液,将患者抬高并制动。2)可用50%硫酸镁液湿敷每日2次,可行超短波治疗。3)如合并感染,根据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四、空气栓塞1.原因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缝;加压输液、输血无人在旁看守,均有发生气栓的危险。进入静脉的空气,首先被带到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如空气量少,则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并分散到肺小动脉内,最后到毛细血管,因而损害较少,如空气量大,则空气在右心室内将阻塞动脉入口,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引起严重缺氧,而致病人死亡。2.症状病人感觉胸部异常不适

5、,濒死感,随即出现呼吸困难,严重紫绀,心电图可表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3.预防1)输液前认真检查输液器质量,排尽输液管内空气。2)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连续输液应及时更换输液瓶或添加药液;输液完毕及时拔针。3)加压输液时应专人看护。4.处理规范1)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2)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卧位。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处于低位,利于气泡漂移至右心室尖部,从而避开肺动脉入口,随着心脏的舒缩,较大的气泡碎成泡沫,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逐渐被吸收。3)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提高机体的血氧浓度,纠正缺氧状态。4)有条件者,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5)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

6、发现异常及时对症处理。6)记录抢救过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