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8.《吆喝》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8.《吆喝》

ID:38931037

大小:4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21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8.《吆喝》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8.《吆喝》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8.《吆喝》_第3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8.《吆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课题:18吆喝(萧乾)授课时间:1课时目标:1.速读课文,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 2.分析把握文章的结构,学习介绍复杂事物的方法和技巧。 3.体味民俗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重点:1.品味京味语言,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2.分析文章结构,学习本文在材料安排及过渡方面的技巧。教学方法:听说结合;讨论演绎;讲练结合难点:吆喝的文化内涵教学手段:课件、视频、音频课前准备 学生 1.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列举的词语的音、形、义。  2.提前一周到所在城市的街道上去搜集本地商贩的吆喝声

2、,并做简单的描述和评论。 教师 搜集当地的一些吆喝声,打印陈超民的《小食花样年华》。下载北京吆喝声级相声《卖布头》教学设计一、课文导入,检查预习(1)导入新课:播放吆喝声录音,指名猜测其内容。(《磨剪刀》《《冰糖葫芦》(2)介绍作者:萧乾(1910年1月27日――1999年2月)。原名萧炳乾,生于北京,蒙古族。世界 闻名的记者,卓有成就的翻译家、作家。早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曾任《大公报》编辑、记者,伦敦大学讲师,《大公报》驻英特派员。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我国在欧洲唯一的战地记者。主要著译作有《梦之谷》、《人生

3、百味》、《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尤利西斯》等。(3)检查预习情况。  a.为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招徕(lái)局囿(yòu)隔阂(hé)馄饨(húntun)饽饽(bōbo)秫(shú)秸杆荸荠(bíqí) b.口头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招徕隔阂合辙押韵二、整体感知,重点分析思考:1、请根据课文内容给“吆喝”下个定义?2、作者介绍了北京的哪些吆喝声?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的?3、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通过提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分析明确:1、吆喝是小贩们通过叫卖,来吸引(招徕)顾客的一种口

4、头广告。2、作者介绍了北京的哪些吆喝声?-----了解主要内容卖馄饨:馄饨喂--------开锅!卖饽饽:硬面-----------饽饽卖柿子:喝了蜜的大柿子!卖糖葫芦:葫芦儿--------刚蘸得卖烤白薯:烤白薯哇真热乎卖秸秆玩具:小玩艺儿赛活的卖吃食:卤煮喂,炸豆腐吆卖萝卜:又不糠来又不辣,两捆萝卜一个大卖冰棍儿:冰棍儿----------三分嘞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的?--------理清文章思路:明确:全文共14自然段。可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1—3段),总写老北京街头商贩为招徕顾客而发出的种种音响

5、。第二部分(4—10段),具体从两个方面入手写“吆喝”:一是“从早到晚”,一是“一年四季”。第三部分(11—14段),介绍了各种吆喝的主要内容,声调变化、音韵节奏。PPT:器乐(引入)早上(5—7)从早到晚(5——9)吆喝(叙述)晚上(8—9)详写春天到夏天一年四季(10)秋天到冬天最具体生动写卖柿子口头广告(评说)吆喝的内容吆喝的声调吆喝的音韵节奏(11)(12)(13)3、作者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理解作者情感作者在对老北京街头吆喝声的娓娓介绍中,包含着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包含着怀念之情

6、,同时也对这些口头文化遗产民风民俗的喜爱。总结过渡:“读了萧乾的《吆喝》,他那流利而俏皮的京白,使得七十年前的北京城的色、香、味,顿时萦绕而充满了我的感官,引起我长时间的含泪的微笑。”-----冰心三、研读与赏析,拓展延伸1.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语)来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找出几例,体会其中的意味。(1)有儿化音:(2)运用轻声(3)方言词语(4)合辙押韵为什么作者要大量运用“京白”口语?罗列了这么多的吆喝声,是不是繁冗了些?明确:作者运用“京白”的艺术语

7、言,一是因为他对北京家乡的热爱,二是因为写的“吆喝”都是当地的口语,用当地语言来写更真实,更生动幽默,更有表现力。过渡:文章有了过渡,才能成为生气灵动的整体(5)过渡衔接找出本文中的一些过渡句,说说这样过渡的好处。(1)“囿于语言的隔阂,洋人只能欣赏器乐。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此句在上下文中衔接自然,自然引出北京街头叫卖声。体现了作者娴熟的写作技巧。(2)“白天就更热闹了,就像把百货商店和修理行业都拆开来,一样样地在你门前展销。到了夜晚的叫卖声也十分精彩”。用浅显的比

8、喻把街头吆喝声之多巧妙地写出来,又顺其自然引出晚上的吆喝声。分析卖柿子写得如何具体生动时播放相声《卖布头》的视频“卖柿子”这一段由冰心的“那流利而俏皮的京白”引出下面的语言赏析2、体会吆喝的声乐艺术;咱们广州大街小巷中也时常能听见这样有特色的吆喝声,你听过哪些?全班演绎广州旧事——《小食花样年华》中的吆喝(结合课堂实际,从粤语方言、声调变化、合辙押韵等角度引导学生加以分析,并辅以朗读指导,再现广州吆喝。)(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