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药材产业扶贫的调查和思考

关于中药材产业扶贫的调查和思考

ID:38934209

大小:25.61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6-21

关于中药材产业扶贫的调查和思考_第1页
关于中药材产业扶贫的调查和思考_第2页
关于中药材产业扶贫的调查和思考_第3页
关于中药材产业扶贫的调查和思考_第4页
关于中药材产业扶贫的调查和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中药材产业扶贫的调查和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中药材产业扶贫的调查和思考  扶贫办调研报告:关于中药材产业扶贫的调查和思考  湖北黄冈市蕲春县,北倚大别山,南临长江,是闻名遐迩的传统医药文化之乡,是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故里。蕲春自古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中药材集散地,医药经济发展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载誉九州,明清时期更为繁胜,素有“千门万户悬菖艾,出城十里闻药香”之说。  蕲春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大别山片区县。多年以来,蕲春县始终坚持“医药兴县”战略,将中药材产业作为全县支柱产业,经过不懈努力,现已形成集中药材种植、交易、生产加工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在发展中药材产业过程中,蕲春县积极探索依托支柱产

2、业带动扶贫的产业扶贫模式,中药材产业对扶贫开发的拉动效应逐年显现。  一、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蕲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实施“医药兴县、药旅联动”战略,将中药材作为全县主导产业,已初步形成聚中药材种植、流通交易、生产加工于一体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标准化种植基地、国家级专业市场、产业化龙头企业”,已成为带动蕲春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三驾马车。2013年,全县中药产业总产值达30亿元,占全县GDP的30%,成为蕲春县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一)中药材种植。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形成了蕲艾、夏枯草、栀子、金银花、厚朴、药用牡丹等六大主导品种,重点发展100个1000亩连片药

3、材基地和200个300亩以上中药材示范村,实行规模化、规范化、公司化、市场化种植。每年新增中药材面积3万亩以上,2013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蕲艾、夏枯草二个品种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为中药材GAP认证,为蕲春中药材品种市场占有率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蕲春县李时珍国际医药港项目是由卫生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批准的全国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是一个以现代医药和健康产品为主题的贸易物流平台。该项目平台总建筑面积143万平方米,设有中药材专业市场、医药和健康产品交易区、医疗器械交易区、仓储物流区、会展区

4、、产品研发综合服务区、药商配套生活区和百草药种植园等8个功能区。2013年,中药材交易额25亿元。李时珍国际医药港为蕲春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中药材龙头企业。全县有中药加工企业6家,固定资产达35亿元,其中李时珍医药集团是医药行业生产全国百强和全省十强企业,是湖北省唯一中药材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拥有19个药品生产剂型、209个国家药品批准文号,其中4个国家级中药保护品种,“本草纲目”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2013年,该公司年销售收入22亿元。李时珍生物科技公司开发的紫苏油、紫苏胶囊等系统产品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年可转化中药材加工能力达1

5、0万吨。  二、中药材产业对扶贫开发的带动效应  蕲春县依托中药材产业链,形成了产业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产业发展的良性格局。据统计,全县从事中药材种植的农户达5.3万户(其中贫困户1.15万户),年均人平增收1300元。在中药材产业中务工的农民9.8万人(其中贫困户2.3万人),年均人平增收1900元。全县中药材产业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到达26%。  (一)突出招商引资,创新中药材扶贫产业多元化投入机制。大力宣传蕲春县发展药材产业的优势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优惠政策,积极引进民营和社会资本投资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近几年,全县共引进资金3.6亿

6、元,引进药商老板286人,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80个,面积达到4.8万亩。2012年县扶贫办引进安徽籍老板虞华芳成立湖北风森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在向桥乡龙井、大山、桐油等村租赁荒山1万亩,计划用五年时间发展银杏种植和深加工,种植银杏树2000万株,培育银杏苗600万株,创办黄酮素提取深加工厂。现已投入2400万元,新建厂房2400平方米,建起银杏研究实验室、银杏叶烘干车间等,已开挖荒山4000多亩,栽种银杏7.8万株、厚朴23万株,带动当地贫困户150人就业,人均年增收3200元。武汉阳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在狮子镇花凉亭村新

7、建500亩优质金银花种苗基地,带动全镇19个村金银花基地建设,面积达到4800多亩。2013年仅在金银花采花期(10天),当地农民务工收入就达到79万元。  (二)突出模式创新,探索中药材扶贫产业的发展途径。让贫困群众受益是中药材产业扶贫发展的最终目的。蕲春县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基地+农户”、“大户+基地+农户”等药材基地发展模式,不断提高药材种植规模效益。为了破解“土地难流转、规模难做大、产业难集中”的难题,管窑镇岚头矶等村探索药材基地“老板+农户+村集体”发展模式,采用老板投资建设药材基地,农户提供土地,村集体免费提供种苗,老板、农

8、户、村集体各占70%、25%、5%的股份,实现三方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