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调查和思考

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调查和思考

ID:38934608

大小:26.5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6-21

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调查和思考_第1页
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调查和思考_第2页
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调查和思考_第3页
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调查和思考_第4页
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调查和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调查和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调查和思考  调研报告: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调查和思考  按照安排,市政协组织有关人员通过听取汇报、开展调研、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就我市城镇化建设中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与省政协、市直有关部门进行了研究讨论,并就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促进城镇化建设健康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建议。  一、我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开展了文物普查保护工作。一是文物普查。根据国务院第三次文物普查统计,我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6601处。其中,国保65处、省保34处、市保501处,市保以上600处,居全省第一。我市的文化遗产有三大品牌:

2、一是包括圣贤遗迹在内的上古神话遗址,如女娲、炎帝、舜帝、汤帝、箕子等人的活动遗址;二是元代以前木结构古建筑,如青莲寺、附城玉皇庙、西溪二仙庙等,这些建筑,我市有近百处,是全国现在宋金时期古建筑最多的地市;三是明末清初形成的城堡群,它肇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堡寨,之后历代不断,到今天,保留下来的城堡还达20余个,大部分集中于沁河流域。二是文物保护。为了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贯彻落实,2013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及古建筑保护工作的意见》,该意见明确规定,市政府每年要拨付2000万元以上经费,用于文物保护工作。主要用于增加文保经费和人员,加强国保文物古建古村落、

3、省级文物古建和市级文保单位的保护维修工作。  (二)开展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一是进行了资源调查,制定了保护方案。2008年,对全市古村落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摸底,在此基础上,编撰了《XX古村镇》一书,收录了我市54个保存比较完好的的古村镇风貌。之后,我市住建局、文化局、旅游文物局、财政局联合出台了《传统村落保护整体实施方案》。二是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工作机制。各县(市)住建局建立了传统村落保护机制,古村落所在乡镇政府成立了领导组。传统村落成立了以村委会主任为组长的保护领导小组,并指定了负责与县级相关部门联系工作的村级联络人。三是开展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2014年以来,我市先后三次向上级申请传

4、统村落中央补助资金,截止目前,共有27处传统村落获得中央补助资金共8100万元,每村300万元,已到位7650万元。四是推广示范经验,促进保护利用良性循环。近年来,我市在沁河流域的皇城相府、柳氏民居、湘峪古堡、天官王府等古村落的保护利用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经验,通过传统村落保护促进文化旅游发展,通过文化旅游发展来返哺传统村落保护。我们将这些经验推广开展,在良户村,阳镇、周村镇、窦庄村等地,对这些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进行了文化活动、民俗展示、摄影展览,通过大家对这些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来促进它们的保护,通过它们的保护来保证它们的永续利用。  (三)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一是进行了非

5、遗普查申报工作。2009年,我们进行了非遗普查工作。经过普查发现,我市非遗项目内容丰富,遍及传统戏剧、曲艺、民俗等10个大门类。经过三次申报评审,我市共有国家级项目19个、省级53个、市级50个,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9名、省级51名、市级114名,省级民族传统节目保护示范基地2个,省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个。二是启动了乡村文化记忆工程。2015年,我市按照省政府安排,对乡村历史脉络、文化烙印、传承村落和乡风民俗等文化资源进行调查和整理,在文化原生地保护、展示、宣传和传承优秀文化遗产。目前,我市全市6县(市、区)的24个试点建设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三是创新了传承人培养模式。2012年,我市

6、出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深化、细化、创造性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同年,上党梆子“张爱珍传习工作室”与高平中专合作办学,成立了爱珍戏曲班,几年来,培养后备传承人近百名。2014年,借助“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市文化部门与XX中专合作,邀请绣活、布贴画传承人到学校授课,受到学生欢迎,目前,共百余名学生参与这些项目的传承学习。此外,我们还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和展览、发放宣传资料、捐赠非遗图书等方式,培养广大青少年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爱好。四是开展了非遗生产性保护。涉及数十个项目,属于传统的琉璃烧制技艺、潞绸织造技艺、刺绣技艺和黑陶烧制技艺。通过非遗生产性

7、保护,扩大了创业就业,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拓展了利用空间,保护传承了优秀非遗项目。五是支持传承人传习活动。我市先后挂牌了上党梆子传习工作室,鼓励他们室校联动、走进校园、开课授徒等方式进行传习活动。各县(市、区)结合当地情况,依托农村现有资源,建立了四弦书传承示范基地、秧歌传承示范基地、生铁冶铸技艺陈列室、焙面面塑传习基地等非遗传习场所。六是加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工作。开展了广场和社区展演活动。2012年,我市推出常态化非遗广场展演活动,每月一场。201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