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都江堰朴素》PPT课件

《探索都江堰朴素》PPT课件

ID:38951136

大小:952.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6-22

《探索都江堰朴素》PPT课件_第1页
《探索都江堰朴素》PPT课件_第2页
《探索都江堰朴素》PPT课件_第3页
《探索都江堰朴素》PPT课件_第4页
《探索都江堰朴素》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索都江堰朴素》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探索都江堰朴素 的 力学运用物理二班耿朋PB03203220都江堰的历史全长735公里的岷江,是长江最重要的一条支流,她从仙境般的阿坝州走来,沿江两岸山高谷深,水流湍急。到都江堰附近,岷江进入我的家乡——成都平原,便像脱缰的野马一般,一次次冲决堤岸,泛滥成灾,塑造出了不稳定的河床和时分时合的汊道。特别是在都江堰的西南面,有一座玉垒山,阻碍江水东流,每年夏秋洪水季节,常常造成东旱西涝,给两岸生灵带来了无尽的灾难。怎样能让岷江水经过成都,使航道畅通,同时在发洪水时控制水,不使其泛滥平原呢?公元前270年,蜀郡郡守李冰有了一个绝妙的方案——修建“都江堰”。都江堰的历史四川有一句谚语叫“先有都江堰,后

2、有天府之国”。从公元前256年这座世界水利史上的惊世之作竣工至今的2258年间,“无坝引水”的奇迹把成都平原从“水乡泽国”变成了“天府之国”。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都江堰,就没有物产丰饶、水旱从人的成都平原,也就没有奇异瑰丽的巴蜀文明,更不会有今天繁荣富庶的中国第四城——成都。与平均寿命50年的现代大坝相比,泽被千古的都江堰向世人证明了疏导治水的成功,也从很多方面向我们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神奇而又朴素的力的利用。我在这里仅是用最初等的力学观点来探索他的最朴素的、显露在外的天人合一之美。鱼嘴都江堰工程由鱼嘴分水堤开始。如右上图所示,鱼嘴是岷江河道间一个类似大鱼嘴的江心坝,将奔涌而来的岷江水一分为二。由

3、伯努利方程可知到鱼嘴受到的水的压强是最大的。根据我以前粗测的都江堰之前岷江河道中的水流速度约10m/s,而岷江水流至都江堰,中上层都是清澈的冰水,在这里的定性的估算中可将其密度记为1x103kg/m3,所以鱼嘴受到的压强比堤的其他地方要高出约0.5个标准大气压。而且鱼嘴不仅要鱼嘴受到水的冲击,水下还有着无穷的泥沙和巨石的撞击,所以鱼嘴一定要修的非常坚固才行。李冰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虽然他不是通过伯努利方程计算来的)他让人们用竹片编成笼,笼内装满卵石,然后用渡船抛至江心,使得鱼嘴历经两千多年仍然完好如初。而我们今天看到的鱼嘴变得更加的坚固,他是由几块巨大的卧铁铸成,前页的右下图便是维修都江堰时

4、露出的鱼嘴卧铁。江水经鱼嘴分流,驯服的分成内江和外江。值得一说的是,这里不是简单的实现了内外江分流。在都江堰广为传诵的治水三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分四六,平潦旱”,指的是都江堰的水量调配功能。平时内江进水六成,外江进水四成;若遇洪水,这这个比例自然倒转,六成水排到外江,四成水进入内江内江;如果水量还嫌大,宝瓶口就会将过量的水挡在口门之外,多余的水就会自动通过飞沙堰流到外江。为什么鱼嘴会有“分四六”的作用呢?这不是依赖于现代的自动化,当然更不是神仙妖怪的力量。我们先来看下面一段数学推导。鱼嘴地球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自转着,我们若把宇宙看一个静止的参考系K,地球就是一个相对K系作匀速转动的参考系K’

5、,而在K’系中做匀速运动的质点,会受到一种虚拟力——科里奥利力的作用。根据科里奥利力的公式:可知位于地球北半球的岷江,受到的科里奥利力与岷江垂直,方向指向岷江的右侧,代入地球的自转速度和鱼嘴处的河道宽鱼嘴这样就求得了再鱼嘴前方岷江水向右的压强p。因为内江和外江在鱼嘴分水处的河道宽几乎相等。由图容易看出,当v’不是太大时,水的侧压影响较小,岷江水更多的是受惯性力作用而进入内江,所以内江得到约六成的水。而在水量较多甚至是发洪水时,v’达到50m/s甚至100m/s,这时候科里奥利力产生的压强就使更多的水进入了外江,所以外江得到约六成的水。我想这就是“平四六,分潦旱”最基本的力学原理了,至于更高深的

6、流体力学各种原理带来的影响,由于笔者学识水平有限,在此不予深入探讨。飞沙堰无可质疑,鱼嘴在分水方面起了很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鱼嘴机动性不够,在遇到特殊情况,如特大洪水来临时,其作用的局限性就显现出来了——因为内江总会至少得到四成的水,而就是区区四成水在洪水时期也是很危险的。于是,李冰在内江拐过一个弯道后,顺着弯道的方向,修建了一条举世为之震惊的大坝——这就是长达200m、高2m的飞沙堰。如果没有人告诉你,几乎所有去都江堰的人都会以为自己脚下的飞沙堰不过是一片未经绿化和修整的碎石滩。(因为飞沙堰在一年中大多数时候是作为离堆到金刚堤的道路使用的)飞沙堰飞沙堰在分水上和鱼嘴原理相同,仍是利用流动

7、的水的侧压强使水流偏转。但飞沙堰不是要求按比例分水,而是要求把所有多余的水都导向外江。李冰使内江做到了这一点。首先,内江的河道几乎正对飞沙堰,让惯性力尽量把多余的水由飞沙堰推向外江。但飞沙堰必须有一定的高度,使得内江水不能全被推向外江。(据流体力学专家算出这一高度正是李冰所造出的2m)在水过量、即水位漫过飞沙堰时,除了惯性力,还要求内江水向右的压强特别大,而前面的计算告诉我们,压强因为加快的水流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