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伯牙善鼓琴》使用课件

9《伯牙善鼓琴》使用课件

ID:38960061

大小:1014.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6-22

9《伯牙善鼓琴》使用课件_第1页
9《伯牙善鼓琴》使用课件_第2页
9《伯牙善鼓琴》使用课件_第3页
9《伯牙善鼓琴》使用课件_第4页
9《伯牙善鼓琴》使用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9《伯牙善鼓琴》使用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学习目标1、能熟练的朗读课文2、能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并积累重点字词3、理解文中阐述的道理。《列子》《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道家学派代表列御寇所著,其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其思想与《庄子》相似。代表故事有《杞人忧天》《杨布打狗》《愚公移山》。《列子》又名《冲虚经》,相传为战国列御寇所著,道家重要典籍。该书按章节分为《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等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而基本上则以寓言形式来表达精微的哲理。

2、列御寇,东周威烈王时期郑国圃田人,思想家和寓言文学家,史称列子。思想上崇尚虚无缥缈,生前被称作“有道之士”,是中国道家和哲学史上的著名人物。俞伯牙,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战国时代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他虽为楚人,却任职晋国上大夫,且精通琴艺。钟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楚国(今湖北汉阳)人。是一名樵夫。初读课文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重点字音峨峨兮é卒逢暴雨cù霖雨之操lín辄穷其趣zhé舍琴而叹曰shě再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全文,同桌之间可以讨论,如有不会,做好标记。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

3、听。擅长,善于弹奏伯牙擅长于弹琴,钟子期擅长听音乐。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趣,心意所向好啊山高耸的样子语气词,相当于“啊”像,好像伯牙弹琴时,心里向往登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耸的样子啊像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水流宽广的样子伯牙又向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宽广的样子啊像长江黄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念:想,想象所念:指想象的情景懂得,知道一定代词,它(伯牙弹琴时想象的情景)凡是伯牙想象的情景,钟子期一定能知道。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

4、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游览山的北面通“猝”,突然止步,因被困而止步于是拿,拿过来在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被困在山岩下。心里悲愁,就拿琴弹了起来。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起初久下不停的雨又,再立即,就穷尽旨趣琴曲的一种创作,这里也是弹奏的意思弹奏每次起先弹奏雨水连绵的乐曲,再奏出山岩崩塌的音乐。每奏一曲,钟子期总能悟透其中的旨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于是从哪里伯牙于是放下琴,感叹地说:“您的听力好啊,好啊!心志和想象

5、如同我的心意。我如何能使琴声逃脱您的听力呢?”放下助词,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的”用为名词,听力,这里指对音乐的领悟能力。使动用法,使……逃脱三读课文全班齐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1、伯牙是如何“善”鼓琴,而钟子期又如何“善”听的?2、从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中,你读到了什么?伯牙善鼓琴伯牙善鼓琴:志在登高山子期善听: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洋洋兮若江河中心:知音难求知己难遇一“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具体表现在哪里?伯牙把自己的情怀寄托于琴音,琴技炉火纯青。钟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无论伯牙如何弹奏,钟子期都能准确道出伯牙的心

6、意。问题探究二、简要说说作者如何表现伯牙高超的琴技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既直接描写弹琴的效果,又通过钟子期听琴的感受来突出琴技的高超。三、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高山流水遇知音四、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表达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以及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四、文中主要的描写方法是什么?好处?语言描写。通过对话,表现出伯牙善鼓琴,子期善听。二人是心意相通的知音。描述简洁,中心突出。一、“知音”是关于俞伯牙和钟子期因为音乐而结交的故事。现在比喻了解自己,和自己心意相通的人。二、后人根据伯牙和子期的故事

7、,为了纪念这知音之情,谱成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今天“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美妙的音乐或知音知己。三、《伯牙绝弦》(《伯牙碎琴》)中,“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