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3古诗两首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3古诗两首

ID:38960930

大小:2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22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3古诗两首_第1页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3古诗两首_第2页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3古诗两首_第3页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3古诗两首_第4页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3古诗两首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3古诗两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总编号:53.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联系上下文利用工具书,理解关键字的意思3.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人表达的独到见解即秋天同样具有春天般的生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引导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2.这幅图就是唐朝诗人杜牧在他的诗作《山行》中描写的景色。3.简介杜牧:晚唐著名诗人,他写景抒情的诗作最为后人传诵,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他和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4.齐读课题介绍作者解释课题“山行”5.读了诗题,你想诗人会在诗里写些什么呢?过渡:诗人在山上行走,看到了什么呢?二.初读《山行》。1.轻声读课文,读对字音。画出生字。2.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3.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径”“霜”,多音字“斜”(2)指名读课文。 (3)回答问题:    深秋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枫林美景。三.精读感悟。观察书中的插图,说说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找到诗中与图中有联系的内容吗?你还有哪些字

3、.词不理解吗?大家来交流一下。1.学生利用工具书先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石径”:石头小路。“斜”:弯曲,曲折。“坐”:因为。“爱”:喜爱。晚:傍晚或者是深秋。“霜叶”:被秋霜打过的枫叶。“于”:比……还要。“二月花”:春天的花。2.学生逐行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①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深秋时节,山间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②说说第二行诗的意思。在山林深处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③连起来三.四句连起来说说它的意思。我停下车子不走了,是因为我喜欢这深

4、秋时节枫林的晚景,要尽情观赏。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花还要红艳。④把全首诗的意思说一遍。四.体会情感。1.从“寒”字你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呢?(深秋季节,天气渐渐冷了,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2.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呢?从哪些景物看出是深秋时节呢?(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树)3.诗人为什么停下车不走了?  (被景色迷住了,停下来尽情观赏。对秋景的喜爱与赞美。)4.感情诵读这首诗。四.总结全文,体会感情。1.读了全诗,你觉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指导朗读,背诵这首诗。

5、3.诗中有一句历来脍炙人口,被人们反复吟诵,它包含了丰富的哲理,最能体会出富有生命力的秋色,是哪一句?五.作业。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2.抄写古诗,并背诵。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山行》的作者是,诗人描绘了一幅由..和构成的秋色图,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板书:山行山林远景枫林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3.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教学重

6、难点]通过朗读入境入情,达到熟读成诵。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⒈默写山行⒉《山行》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二.学习第二首诗《枫桥夜泊》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仍然是一首描写秋景的诗,但意境.情感却和《山行》完全不用。2.板书课题,读题。3.解题:枫桥:在苏州西郊泊:停船靠岸告诉学生“泊”还有一个读音,用另一个读音组词。枫桥夜泊:夜晚把船停在枫桥附近的岸边。4.介绍作者:作者张继也是唐朝人。三.初读课文。出示生字:霜.泊.啼.愁.苏.城.寺.钟;指名

7、认读。1.提出要求:⑴轻声读课文,读好字音,画出生字词。  ⑵自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词典。2.检查自学情况。⑴认读生字。 ⑵指名读课文。 ⑶质疑。四.精读感悟。1.学习一二句。(1)理解重点词语:“啼”:鸣叫。“江枫”:江边的枫树。“渔火”:渔船上的灯火。“对”:面对,相伴。“愁”:忧愁,愁思。“眠”:睡觉。谁忧愁?为什么而愁呢?(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话的意思?(3)诗人船停在桥边,他看到了什么?这样的夜晚使人感到怎么样?(寒冷.孤独)高处:残月霜天低处:江枫渔火(4)轻声读一.二句边

8、读边想象诗句中的描绘的画面。2.学习第三.四句。(1)理解重点词语:    ①“姑苏”在什么地方?(苏州的别名)②“寒山寺”:枫桥附近的一座寺院,有个叫寒山的和尚住过而得名。    ③“到”:送到,传到。(2)同桌说说三四两句的意思。3.谁会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学生能说出大概的意思就给学生鼓励。4.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五.体会情感。 1.这是什么季节?从哪儿可以看出来?(霜满天,可以看出是深秋)2.这首诗描写哪些景物?听到了哪些声音?3.这些景物有作者所见,所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