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64 唐宋词复习重点资料 试题

07564 唐宋词复习重点资料 试题

ID:38969615

大小:166.50 KB

页数:42页

时间:2019-06-22

07564 唐宋词复习重点资料 试题_第1页
07564 唐宋词复习重点资料 试题_第2页
07564 唐宋词复习重点资料 试题_第3页
07564 唐宋词复习重点资料 试题_第4页
07564 唐宋词复习重点资料 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07564 唐宋词复习重点资料 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07564唐宋名家词实用资料第一编词学论略第一章词名释例考核要求:1.识记:曲子、长短句、诗馀含义;“长短句”之称由苏轼提出;“诗馀”的四种解释;“诗馀”名称的出现时间;“倚声”名称的出现时间及基本含义。2.领会:曲子与音乐的关系;长短句与句式的关系。3.简单应用:况周颐对“诗馀”的解释,俞彦对“诗馀”的解释。一、曲子1、词是配合隋唐以来新兴的燕乐的新体诗,是以音乐为本体的。“曲子”是词最初的名称。二、长短句1、长短句可视作词的主要句式特点。2、唐诗中的七言诗往往被称为“长句”,五言诗被称为“短句”。所谓长短句,其最初的意义主要是指五、七言的

2、错综而已。3、长短句提名权交给了苏轼,缘由是苏轼在《与蔡景繁书》。三、诗馀1、诗馀是晚于曲子和长短句的,是相对后起的一个概念。曲子侧重强调其音乐性,长短句转而以文学性为主,诗馀则是就是词与诗的关系而起的一个新名词。2、俞彦认为是“诗亡然后词作,故曰馀也。”3、况周颐说:“诗馀之‘馀’,作‘赢馀’之‘馀’解。词之情、文、节奏,并皆有馀于诗,故曰‘诗馀’。”4、词与诗相比,所“馀”者何?乃所谓和声、泛声、虚声、散声也。(从音乐角度看)四、倚声1、倚声的概念与古代乐府诗的创作模式有关。422、“倚声”一词大概在中唐时期就已出现。第二章词的起源考核要

3、求:1.识记:诗词同源说;词源《诗经》说;.隋代初唐说;六朝乐府说;六朝浮艳说。2.简单应用:认为词起源于隋代初唐说的理论依据。1、词的起源:诗词同源说、词源《诗经》说、隋代初唐说、六朝乐府说、六朝浮艳说。2、隋代初唐说以燕乐形成为标志,认为词起源于隋代初唐。王灼、朱熹与胡仔持这种说法。第三章词的体性考核要求:1.识记:燕乐;燕乐系统的三类组成。2.领会:词调与音乐的关系。3.简单应用:“词为艳科”、“细美幽约”、“要眇宜修”、“词心词境”说、张炎的“清空”说。4.综合应用:王国维的境界说。一、胡夷里巷之曲1隋唐以来,填词所倚之曲为燕乐系统,

4、包含胡乐、俗乐和清乐三类。2、词的音乐性的标志就是词牌。二、词为艳科1、“词为艳科”是1926年胡云翼提出的一个概念。2、宋人在唱词风格方面独重女音。三、要眇宜修1、“要眇宜修”四字是王国维给词的体性下的定义,“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要眇宜修”四字的意思大概是形容一种精巧细致富有于女性修饰之美的一种特质。2、缪铖“细美幽约”。423、中国自古以来由于地域的辽阔,在文化取向上就一直存在南北的不同。南方文学的典范,词往往被称为“南词”。在唐宋词人中,从其籍贯来考察,重要的词人或者说是在所有的词人中,占籍南方或在南方有仕履经历的,在总共800多人

5、中,南方占了82%,其中浙江最多,其次是江西、福建、江苏。四、词心与词境1、词心词境之说的集中表述见于况周颐的《蕙风词话》。词境相对客观,词心则相当于创作主体,词的创作就是词心与词境的有机结合。2、张炎所谓“清空”是指能摄事物的神理而遗其外貌,蕴含着骚雅的意趣的,传达出词人的冲和淡泊的胸襟。第四章词的体制考核要求:1.识记:区分小令、中调、长调的标准;令、引、近、慢的四分法。2.领会:任中敏对词体的分类。3.简单应用:对具体词作体制的区分;词体结构的基本术语;词调的特点及其来源。4.综合应用:词的体制三分法与四分法的区别。任中敏《词曲通义》列

6、词体为寻常散词、联章者、大遍、成套者、杂剧词五大类。一、小令、中调、长调1、目前,通常按每首词的字数多少分小令、中调、长调三种。2、明代中叶,顾从敬刻分调本《类编草堂诗余》始分小令、中调、长调三类编排。二、令、引、近、慢1、令、引、近、慢本为音乐上之分类。现存文献中,最早将令、引、近、慢四者并称的是王灼。2宋末张炎《词源》称引、近、慢三者为“小唱”。三、词调与结构1、词调初制的时候,调名往往即是题名。就《全宋词》的使用频率来说,使用最多的词调是《浣溪沙》。2、词在结构上一般分上、下两片(或称“阕”)。上片的最后一韵一般称为歇拍,下片开头的一韵

7、,多称为过片、过变,如果过片的句式与上片开头句式不同,则过片也称为换头。42第五章词的风格考核要求:1.识记:婉约与豪放风格的划分的提出者,具体的含义;王士祯对词派的划分。2.领会:词的本色风格是婉约。3.简单应用:对具体词作风格的认识与感知。4.综合应用:宋代词人对词的风格的感知;唐宋词风格中的婉约与豪放之争。一、婉约、豪放的语源及发展1、婉约的原意是指人的言说态度谦和、宛转和简约。“豪放”最初也是用来描写人物个性的,形容为人的自由自在,不拘成规。2、以“豪放”论词,很可能源于苏轼。3、宋末张炎虽粗分“豪放词”与“雅词”两种。二、从风格到流

8、派1、正式将婉约与豪放两种词风并举的是明代的张綖的《诗馀图谱?凡例》。2、清初王士祯易张綖之“体”为“派”,依据词风的不同,百分婉约与豪放两大流派。第二编唐五代名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