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复习 元生物和生物圈

七上复习 元生物和生物圈

ID:38990536

大小:206.13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6-23

七上复习 元生物和生物圈_第1页
七上复习 元生物和生物圈_第2页
七上复习 元生物和生物圈_第3页
七上复习 元生物和生物圈_第4页
七上复习 元生物和生物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上复习 元生物和生物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人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异养2.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需要呼吸。3.生物体要排出废物动物和人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内废物。例如,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植物也产生废物。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4.生物体受到外界刺激可以做出反应。5.生物体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以上六个方面都是生物体在新陈代谢

2、基础上表现的生命现象。所以新陈代谢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生物体与非生物体的本质区别。什么是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它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物质代谢是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的交换和生物体内物质的转变过程。能量代谢是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能量的交换和生物体内能量的转变过程。第二节调查是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1.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2.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3.调

3、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4.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第二章生态系统第一节生物圈一、生物圈---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区域。二、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向上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约10千米的深度三、生物圈的组成---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四、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1.营养物质2.阳光3.空气4.水5.适宜的温度6.一定的生存空间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收集资料的途径有多种。你可以去图书馆查阅书刊报纸,可以去拜访有关人士,也可以上网搜索

4、。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图表以及音像资料等。对获得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或者发现探究的线索。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一、探究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设计探究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4.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5.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才能通过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二、对照实验---在环境中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条件)

5、有许多种。实验中在研究一种因素(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除了这一种因素(条件)不同外(这种因素或条件称为变量),即只有一种变量,其它因素(条件)都相同这样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三、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指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条件。包括:(一)非生物因素光、水、温度、空气等。举例:①光--猫头鹰、葵花②温度--热带鱼、蛇③水--鱼、仙人掌因此任何一种或几种环境因素的改变都会影响生物的生存。(二)生物因素各种生物之间的影响。1.捕食关系------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如猫和鼠、狼和羊2.竞争关系------

6、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之间相互影响。如草和农作物、鼠和兔3.合作关系------同一种生物以群体方式生活,群体内部相互协作。如蜜蜂蜂群、蚁群。因此任何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其它生物的影响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适应的普遍性)。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更不是永久性的(适应的相对性)。例如:动物的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这是适应的普遍性。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1.符合自然

7、发展规律就能保护环境。例如:蚯蚓在地下活动、人工植树造林2.违背自然发展规律就会破坏环境。例如:人们乱砍乱伐★总之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的改变;生物也在不断进化,去适应环境。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第四节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二、生态系统的组成1.非生物如阳光、空气、水等。2.生物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由于他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不同、营养结构不同,因此将他们分为以下几部分:⑴生产者:主要是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

8、有机物,为自身或动物及人提供了营养物质。⑵消费者:主要是动物、人;直接(草食性)或间接(肉食性)的以植物为食。⑶分解者:主要是微生物(细菌、真菌等;特殊的蚯蚓)可分解植物、动物、人等的遗物、遗体。一方面自身得到营养物质,另一方面将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回归大地,成为植物的营养物质。三、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形成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如兔(消费者)吃草(生产者)。2.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