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共建”、“共建共享”到“共享共赢”—中国经济发展理念的进化

从“共建”、“共建共享”到“共享共赢”—中国经济发展理念的进化

ID:38996724

大小:425.5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23

从“共建”、“共建共享”到“共享共赢”—中国经济发展理念的进化_第1页
从“共建”、“共建共享”到“共享共赢”—中国经济发展理念的进化_第2页
从“共建”、“共建共享”到“共享共赢”—中国经济发展理念的进化_第3页
从“共建”、“共建共享”到“共享共赢”—中国经济发展理念的进化_第4页
从“共建”、“共建共享”到“共享共赢”—中国经济发展理念的进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共建”、“共建共享”到“共享共赢”—中国经济发展理念的进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从“共建”、“共建共享”到“共建共享共赢”——我国社会发展理念的进化摘要:新世纪以来,本国执政党秉承改革开放的理念,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积极探索,力求适应国情民生。发展理念也是几经转变,单从民生一方来说,就经历了从“共建”、“共建共享”到“共建共享共赢”的转变。这种转变意味着党执政和治国理念的转变。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共享理念尤其引人注目。关键词:共建、共享、发展理念、转变自十六大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建”就成为了一个时兴词语,一时大盛。“全民共建”、“军民共建”、“校企共建”等等共建名堂层出不穷。甚至网络上亦出现了“我就跟你共建社会主义”这样充满搞笑意味的句子

2、。“共建”意在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刺激人民的最大积极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年是2006年。①到了2007年,胡锦涛在一次会议中指出“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发展了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说明了“为谁建设、靠谁建设,以及如何建设的问题”。在这里明确了②“建设”的公共性,以及“享有”的公共性。如果说共建是“付出”的话,那这里就谈到了“报酬”,即共享。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共享”不再是附属在“共建”上的藤蔓植物,而是实在堂皇地走入了国家发展理念。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共建共享”的基础上更增添了“共

3、赢”,当然这是对亚洲局势和国际局势来说。不到十年时间,从“共建”到“共享”的进化,是中国飞速发展的写照。这一发展理念的变化既是执政党的主动作为,同时也是中国现实的要求。现在的中国是巨大的成就伴生巨大的问题,问题条条缕缕都待解决,而解决之道最主要就是发展理念的改变。我们以“共享”的提出为结点,兼合国家与人民的利益关系,将中国发展理念的阶段分为三段,③即“纯贡献期”、“共享初萌期”和“共享双赢期”。纯贡献期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忙于国内革命,在一九四八年之前一直处于弱势的地位,未能控制全国的局势。在其操柄的地区,革命斗争是第一位的主题,但是社会生产也是搞的有声有色。最成功的

4、就是“大生产运动”,在中共的提倡下解放区的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仅打破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而且积累了中共经济建设的经验。在这一段时期,解放区内热火朝天一派繁荣,绝对没有人会想到去要求所谓的回报的,这里完全是一种精神的力量在起作用,也就是上面说是“纯贡献期”。人民不要求回报的主要①2007年3月7日,胡锦涛在看望出席十届五次会议的政协委员时指出了这样的命题;②参见邵海军、鞠健的论文《“共建共享”理念下的执政党合法性建设》,党建研究,2007年第4期;③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纯贡献期”绝非政府榨取一切,只是一个相对来说人民贡献大于自身利益要求的时期。“共享”的理念也不是时下的新创,

5、自新中国成立共享一直是以默默无言的形式,暗流式地进行着,例如大量的公共基础建设,水利工程,福利设施。1原因则是当时的中共政府太穷,根本就没有能力有所作为。同时解放区的人民和中共政权就是水乳交融的关系,不分彼此,这里的贡献就是共享。一九四九年以后,中国共产党虽然开始执政,但是它革命党的脾性没能立即脱离,而是保持了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内中国共产党即保持革命党的性格,又开始走向一个执政的党、建设的党。在毛泽东时期,政策是多变的,在立国初期,继续革命时期的土地革命政策,进行公私合营,三大改造,农民公社化运动,开始大量的私人资产集中到了国家的手中。这时的国家力量来自于人民无偿的贡献,

6、人民从国家手里得不到丝毫的回报。人民也不企图获得回报,真正是想一心一意地建设新中国。吃大锅饭是这一时期的“共享”理念的病态表现,这种无差别,无标准,无条件的分享状态,必然不能长远。不久之后,中国农村的大锅饭就陷入了“无米下锅”的困境。尤可怕的是政府长时间地延续了这种错误的,无远见的政策。政府提倡人民贡献,人民愿意贡献,但是最终导致的结果却是:国贫民困。共享初萌期“共享初萌期”最大的特点就是国家福利的变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党开始了放权的阶段。邓小平曾指出“‘以党治国’的国民党遗毒,是麻痹党、腐化党、破坏党、使党①脱离群众的最有效办法。”最大的变化是政府不再全面管理经济和全盘经营经

7、济了,政府要做的只是规划。到了80年代中期,政府一时误认为以市场国导向的改革就“意味着由个人和家庭承担各类风险(如失业、患病、养老等),从而漠视了自己在这方面的责任。”②有段时间放得太多,医疗、教育等事关国计的重大项目也放给市场管,导致了一些严重问题的出现。不久,国家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纠正。在短短十年的时间里,在最低社会生活保障,医疗保障、养老保障等方面,建立了一套福利体系,从此开启国家福利之路。但此时的国家福利保障项目并未能惠及全国,此时的“共享”理念也并不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