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海燕》第一课时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海燕》第一课时

ID:38998990

大小:5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23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海燕》第一课时_第1页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海燕》第一课时_第2页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海燕》第一课时_第3页
资源描述: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海燕》第一课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海燕》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体会象征义,领会“海燕”这一形象的深广的政治意义和思想内涵。2、 美文美读,在激情洋溢的朗读中尽情地展示和阐释作品中的形象,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情感。3、 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英勇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坚强乐观的海燕精神,勇敢地挑战成长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教学重点:本文的象征义,以及“海燕”形象的政治意义。教学难点:美文美读的情感把握。预习准备:朗读课文,过关生字词,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资料引入:(一)作者档案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

2、学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二)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01年,1905年俄国大革命前夕。20世纪初期,在沙皇专制下的俄国,政治黑暗,经济萧条。工人、农民、学生举行游行示威,提出关于“民主自由”的政治要求,提出“打倒沙皇专制”的政治口号。1901年3月4日几千名大学生在彼得堡举行示威游行,抗议政府把大学生送去当兵,沙皇宪警对学生的进行血腥镇压,好多人被打死打伤。高尔基目睹了沙皇宪警的残酷,极为愤慨。他根据自己在彼得堡的经历,结合当时的革命

3、斗争形势,写成了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幻想曲”《春天的旋律》。《海燕》就是小说结尾一只鸟儿所唱的歌。高尔基把小说寄给莫斯科的《信使报》,希望发表,但遭到审查当局的否决。高尔基又立即把这篇小说寄给彼得堡的《生活》杂志,也同样遭到审查当局的否决。但小说的结尾《海燕之歌》却被单独发表在当年四月号的《生活》杂志上。《海燕》被发表后,在俄国大地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它被革命者用各种形式广为传播,成为了最有力的革命宣传。后来引起了沙皇政府的恐慌,他们急匆匆地将高尔基流放。二、听读谈感。1、教师范读。2、问:听了课文后,你感受到了

4、什么?三、整体感知。问题:阅读全文,海燕飞翔的环境有何变化?它以怎样的姿态去面对?联系文中语句作具体的分析。 四、深入探究。文章被广泛宣传后,为什么会引起沙皇统治阶级的惶恐?明确象征义:海燕——象征英勇善战、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大海、波浪——象征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海鸥、海鸭、企鹅——象征形形色色怯于革命、假革命和不革命者。乌云、闪电、雷声、狂风——象征反革命的黑暗势力。暴风雨——象征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五、美文美读。1、朗读析例(第一段)。第一句:朗读要能表现出大海的广阔无边和沙皇反动势

5、力在聚集力量、准备镇压革命的白色恐怖气氛。“苍茫”、“狂风”、“卷集”应重读,语速慢些,声音低沉些。第二句:朗读要突现海燕敏捷的动作、矫健的姿态。“海燕”要读得响亮,并加重读“高傲”“飞翔”,用赞美的语气读,语调高一点,语速稍快些。2、朗读擂台。要求:选好语段,先理解分析,后朗读演绎。提示:请把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用朗读尽情地展示出来,注意处理好语气、语调、语速、节奏、重音、停顿,使之更好地表达情感。3、师生合作朗读第三部分。六、课堂小结。七、布置作业。1、继续进行朗读练习、背诵全文。2、思考塑造“海燕”形象的写作方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