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五单元复习课

八下五单元复习课

ID:38999482

大小:1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23

八下五单元复习课_第1页
八下五单元复习课_第2页
八下五单元复习课_第3页
资源描述:

《八下五单元复习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八下第五单元复习课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哲理,并能背诵。2、了解文艺性政论文的特点,学习辩证分析丰富的人生体验的思维方法。3、品味作品含蓄隽永、富有哲理的语句。4、了解文学家的崇高境界,学习他们的高尚情操。教学难点:1、品味作品含蓄隽永、富有哲理的语句。2、了解文学家的崇高境界,学习他们的高尚情操。教学过程:一、检查古诗背诵。1、《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表达回归后的感受的句子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揭示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的句子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李商隐的《无题》中运用比喻表达对爱情的至死不渝的句子是春蚕到死丝方尽

2、,蜡炬成灰泪始干。表达诗人希望有人为他们传递信息的句子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二、复习《错过》。1、检查字词。颟顸:糊涂,不明事理。渊薮:比喻人或事物聚集的地方。憬悟:醒悟。贻误:耽误。斑斓力挽狂澜2、考点归纳。①提取、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②概括事实论据或者为文中某个观点补充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③对文章所运用的论证方法的认识及其作用的理解。④理清论证思路,弄清楚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3、分析文章结构。提出问题--------“错过”真不少分析问题---------为什么有“错过”解决问题--------习惯、品味“错过”总结全文--------不能错过最关键

3、、最美好的4、品味语言。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了得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三、复习《散步》。1、概括文章内容。这篇文章记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一家人在南方初春的田野散步的事情。2、归纳中心。通过记述一家三代人在田野散步的情形,表现一家人互敬互爱的亲情,颂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3、以小见大的手法在初中课本中的运用。《一面》《赤壁》《紫藤萝瀑布》4、品读课文,体味探究。(一)景物美:①文章哪几个段落有写景的片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第4段:田野、新绿、嫩芽

4、、冬水第7段:菜花、桑树、鱼塘②从这些景物描写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美?初春的田野------生机活力(二)人情美:我:善良、孝顺母亲:慈爱、关心互敬互爱和谐幸福儿子:聪明、可爱妻子:温柔、贤惠(三)语言美: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2、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内涵丰富3、第五段: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第六段: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对称

5、美四、复习《送东阳马生序》1、古人在艰苦条件下勤奋学习、以苦为乐的事例:囊萤映雪(晋车胤和孙康的学习故事)悬梁刺股(战国苏秦的学习故事,也叫“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西汉匡衡的学习故事)韦编三绝(孔子晚年读《易》的故事)画荻教子(欧阳修的学习故事)2、读一读,写一写嗜()硕()叱咄()俟()负箧()曳()屣()皲()裂媵()人衾()绮()容臭()烨()裘()葛()缊()冻馁()谒()撰()贽()3、通假字。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着。与之论辨“辨”通“辩”,争辩。4、词性活用。手自笔录(手:动手,名词用作动词。笔:用笔

6、,名词作状语)腰白玉之环(腰:挂在腰间,名词用作动词)主人日再食(日:每天,名词用作状语)戴朱缨宝饰之帽(朱缨宝:用朱缨宝,名词用作状语)余则缊袍敝衣(缊袍敝衣:穿着破旧的衣服,名词用作动词)5、下面句子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C)A.余/因得/遍观群书。B.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6、翻译: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常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借,(借来就)自己动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归还。②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③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

7、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④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其他人之过哉?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7、中心思想。本文作者以自己青少年时期在艰难条件下刻苦学习的亲身经历,劝勉当时的太学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成。8、写作特色。运用对比手法。⑴以自己年幼时得书、从师、求学之难,和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作对比;⑵以自己年幼时奔走之辛劳、生活之清苦,和太学生衣食住行的优越生活条件作对比。通过对比,有力地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