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上第25课《春望》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上第25课《春望》教学设计

ID:39001065

大小:2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23

人教版八上第25课《春望》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教版八上第25课《春望》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教版八上第25课《春望》教学设计_第3页
人教版八上第25课《春望》教学设计_第4页
人教版八上第25课《春望》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上第25课《春望》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5课《杜甫诗三首》之二《春望》教学设计郑州枫杨外国语学校初中语文组王璐(一)一、教学目标窗体顶端窗体底端窗体顶端反复诵读,掌握诗歌感情诵读的方法。 2、理解诗意,能准确全面地描绘诗作的内容。 3、体会感情,能通过诗歌细节感受作者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窗体顶端1、反复诵读,掌握诗歌感情诵读的方法。 2、理解诗意,能准确全面地描绘诗作的内容。 3、体会感情,能通过诗歌细节感受作者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4、感受诗人爱国忧民的情怀。窗体底端二、教学重难点(二)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唐朝是我国

2、诗歌创作最繁荣的时期,在唐代诗坛中,矗立着两座不朽的丰碑,一座是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一座是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他们的诗歌创作风格各有千秋,但都给后世留下了许多经典的诗篇。下面,老师给大家出示两副对联,请你们猜测一下对联中所描述的是哪位诗人。对联一:草堂传后世,诗圣著千秋。对联二: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师:从“诗圣”“草堂”“杜陵”中可以看出,对联所说的是诗人杜甫。杜甫是一位始终怀抱着爱国忠君思想的诗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五言律诗《春望》,看大家能否感受到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一、出示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

3、重难点。二、1、回顾对杜甫的简介:他是唐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后人尊称他为“诗圣”。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故被誉为“诗史”。2、介绍本诗的写作背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为国效忠。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都城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诗人与家人久别,存亡未卜。转眼到第二年(757年)暮春,这一切依旧未改变,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五言律诗——《春望》。四、“

4、绘”读诗歌,感知诗意。1、请学生自读诗歌,注意停顿和重音,把自己认为需重读的字标出来。2、请一位学生师范朗读,师生共同探讨哪些字需要重读。3、全班同学齐读一遍,读出重音,初步感受诗歌情感。4、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意,并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5、师生共同解决诗中字词理解难点。如:国----国都;深----茂盛;感时------感伤时代;恨别-------遗憾离别;溅泪-----流泪;烽火-------代指战争;三月--------虚指,几个月;抵-------超过;胜------承受、禁得住。1、请以杜甫的口吻,用第一人称,

5、描述出诗作的内容。以“我站在长安城,举目四望,望见了……”为开头,请学生自由发言,说出“望”的内容。2、请学生形容本诗中所描绘的画面的特点。“荒凉、萧瑟、惨淡……”那么这样的画面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读出来呢?---------沉重的、略带悲伤的、低沉的。3、请学生用这样的语调再次自由诵读诗歌,或全班齐读。读出哀伤之感。五、“想”读诗歌,品味诗情。请关注诗作中的一个句子,加以联想想象,丰富细节,品味感情。1、请学生在书上写一两句话,补充出该句的细节,并品味分析这个句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写好后小组内交流、讨论。3、请学生发言

6、,教师加以点评、补充。每位学生发言之后都请他把该句诗再次有感情的诵读一遍,或全班共同品味诵读,以达到“边理解边诵读”的目的。4、师生共同总结,本诗表达了作者“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在理解这种情感的基础上,全班再次感情诵读全诗。六、“创”读诗歌,产生共鸣。1、我们体会了诗人的情感,相信一定也激发了我们创作的欲望。请同学们化身为唐代的儒生,来将下面一首诗补充完整。安史()狼烟,国()不长安。感时泪四(),亲人何日()。2、学生讨论、表达。3、教师出示范例:安史起狼烟,国破不长安。感时泪四溅,亲人何日还。4、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诵

7、读自己创作的诗歌。从中,你是否体会到了国破家亡时一位普通儒生的切肤之痛?那么杜甫作为一位有着拳拳爱国之心的大文豪,面对这样的场景,更是有着难以言说的锥心之痛!下面,就让我们再次用悲伤的语调,齐声诵读杜甫的《春望》。全班再次齐读《春望》5、请几位同学上台,加上动作、表情,演读《春望》。七、“拓”读诗歌,铭记经典。1、七年之后,杜甫听到官军胜利的消息,又有怎样的心情?对比阅读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心情:

8、喜欲狂两首诗一悲一喜,但相同之处在哪里呢?在于杜甫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他的情绪随着国家命运而改变。1、杜甫的这种忧国忧民之心贯穿一生,始终未变。下面请看杜甫不同时期的代表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4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36岁)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