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三峡

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三峡

ID:39017173

大小:1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23

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三峡_第1页
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三峡_第2页
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三峡_第3页
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三峡_第4页
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三峡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三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三峡》教案阜宁县益林初中皋德祥教学目标1、利用书中注释和工具书自主掌握生字,学会翻译,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进而达到快乐背诵的目的。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诗文的能力。教学难点: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品味诗文中的优美意境。教学活动第一课时一、导入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

2、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疏》的《三峡》。二、三峡简介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廊。宜昌的南津关是其东端,四川奉节的白帝城是其西端,其间全长193公里。三峡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西陵峡以“险”著称,巫峡以“秀”见长,瞿塘峡以“雄”著称。三、作者简介郦道元(公元470——527年),南北朝时北魏著名的散文家、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不仅是地理学的重要著作,也是具有较高文学价

3、值的散文名作。四、初读课文1、对照注释,小声自由朗读,初步理解文句。阙(quē)叠嶂(zhàng)曦(xī)月襄(xiāng)陵沿溯sù)素湍(tuān)绝巘(yǎn)长啸(xiào)属(zhǔ)引哀转(zhuǎn)2、辨明词义。(1)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缺);哀转久绝(通“啭”声音转折)(2)古今异义。夏水襄陵(襄:冲上);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实在)(3)一词多义。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如果)(4)重点词语。重岩叠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

4、,衬托夏水顺流行船之快)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清荣峻茂(清:指水;荣:指树;峻:指山;茂:指草)哀转久绝(绝:消失)3、指导朗读,读出节奏。(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沿//溯/阻绝。(3)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4)清/荣/峻/茂(5)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4、理清课文的层次及主要意思第一段:山:两岸连山,隐天蔽日——高峻美第二段:夏水:夏水襄陵,乘奔御风——奔放美第三段:春冬之景:素湍绿潭,悬泉瀑布,清荣峻茂——清幽美第四段:秋峡: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凄婉美小结:本

5、文先写山,再写水,抓住景物特征,以不同季节表现三峡的美景。5、体会作者情感和情景交融的写法第一段:想像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三峡美景(高峻美)第二段:想像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画面,感受其奔放美。第三段:想像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幽美。第四段:感受秋峡萧瑟凄凉的氛围。五、译一译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试译课文,并在全班交流。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1、说一说请学生读课文说一说:作者写了三峡的哪些景观来表现三峡的美丽?并找出相关的语句。第一层:写三峡两岸的山(从开始到“不见曦月”)。第二层:写三峡的夏水(从“至于夏水襄陵”到“

6、不以疾也”)。第三层:写三峡的春冬之景(从“春冬之时”到“良多趣味”)。第四层:写三峡的秋景(从“每至晴初霜旦”到结尾)。2、品一品请学生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把握三峡景观的特征,准备用“三峡的??美,美在??”说一句简单的话。如:三峡的山美,美在连绵不绝,高耸险峻。学生自由品析三峡的美,四人小组讨论,然后回答。老师总结:三峡的山:连绵,高峻壮美三峡的夏水:迅疾壮美三峡的春冬:清荣峻茂秀美三峡的秋:凄清凄美二、具体研习,合作探究。1、散文家郦道元仅用了一百五十余字就将雄伟壮丽的三峡奇景展现在我们面前,且极其生动传神,不能不令人称奇。现在我们用

7、欣赏的眼光来发现课文的美。那么我们从哪些方面来欣赏美呢?我们欣赏文章,可从描写的角度(动静、粗细、远近等多方面)、结构、语言、修辞等方面着手。例如: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落笔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峡窄水长;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则从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连绵,隐天蔽日的山势。2、在对三峡不同季节进行描写时,作者为什么没有按习惯上的春夏秋冬进行,而采用了这样的顺序?因为“峡”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最有特色,所以接着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

8、冬之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后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3、作者笔下的三峡是如此之美,那么你能想象一下他当时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明确:作为《水经》中的一条注解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