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史》第九讲讲义

《汉语史》第九讲讲义

ID:39018749

大小:3.14 MB

页数:51页

时间:2019-06-23

《汉语史》第九讲讲义_第1页
《汉语史》第九讲讲义_第2页
《汉语史》第九讲讲义_第3页
《汉语史》第九讲讲义_第4页
《汉语史》第九讲讲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语史》第九讲讲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汉语史》第九讲训诂体式(一)训诂体式及其分类1、训诂体式:指训诂的体制和形式,即训诂是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的。训诂家要根据作训的对象、角度、目的等的不同而选用不同的形式。2、训诂体式的分类:1)文献正文里的训诂2)随文释义的注疏3)通释语义的专著4)考订书中的训诂。一、文献正文里的训诂1、文献正文里的训诂:文献正文里的训诂指典籍正文中出现的训释性语句和资料,是作者行文时所加的注释,是一种间接的附带性质的训诂。(7)《国语·周语下》:“《昊天有成命》,颂之盛德也。其诗曰:“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

2、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于缉熙,亶(dǎn)厥心,肆其靖之。”是道成王之德也。成王能明文昭,能定武烈者也。夫道成命者而称昊天,翼其上也。二后受之,让于德也。成王不敢康,敬百姓也。夙夜,恭也。基,始也。命,信也。宥,宽也。密,宁也。缉,明也。熙,广也。亶,厚也。肆,固也。靖,和也。其始也,翼上德让,而敬百姓;其中也,恭俭信宽,帅归于宁;其终也,广厚其心,以固和之。始于德让,中于信宽,终于固和,故曰成。”此乃阐述成王德行的诗。所谓成就王业,就是能够发扬文德奠成武功。阐述成命而尊敬上天为昊天,是尊敬他

3、至高无上。文武两王能接受成命,是向有德行者谦让的缘故。既成就王业而不敢享乐,是示敬于百姓。夙夜,表示谦恭。基,表示始;命,表示信;宥,是宽的意思。密,是宁的意思。缉是明,熙是广,亶是厚,肆是固,靖是和的意思,诗的开头说先王尊敬上天,谦让有德,并敬百姓。中间说他们谦恭俭朴,诚信宽厚,最终是为了安抚民心。结尾说他们加深自己的德行,来维护安靖的局面。全诗从谦让有德始,中间讲诚信宽厚,最后归结为维护安定,故曰成。二、随文释义的注疏1、随文释义的注疏:指随经籍原文进行注释的训诂形式。这种随文释义,具有特定

4、的语言环境。2、随文释义的注疏的不同名称:传、说、解、诠、疏、证、微、诂、注、义证、正义、音义、章句、校注、义疏、疏证。《左传》(一)注疏的名称1、传《说文》:传,遽也。《说文》:遽,传也。《尔雅》:驲、遽,传也。以车曰传,亦曰驲,以马曰遽,亦曰驿,皆所以达急速之事。传者由此达彼,引申之,由言语递达者曰传。故递达古今之言语者亦谓之传。再引申之,解释古今之言语者亦谓之传。春秋三传、《韩诗内外传》、《毛诗故训传》。章太炎论“传”章太炎《国故论衡》:“传者,专之假借。《论语》:‘传不习乎’,鲁作‘专不

5、习乎’。《说文》训‘专’为六寸簿,簿即手板,古谓之忽(今作笏)。书思对命,以备勿忘,引申为书籍记事之称。”“传”的分类传有内传、外传、大传、小传、补传、集传之分。解释经义的文字叫“内传”,如《韩诗内传》。指汉初燕人韩婴所传授的《诗经》。西汉初传《诗》者有鲁、齐、韩、毛四家。韩婴推诗人之意而作韩诗《内传》四卷,《外传》六卷。“外传”的意思相当于外编。《国语》一直就被当成“外传”来看待,因为它作为《春秋》的外传,补上了《左传》之不足,而《左传》一直被称为《春秋》的“内传”。大传即大义,小传乃谦词,犹

6、言裨传或稗传。补传与补注同义,集传与集注同义。2、说《说文》:说,说释也。一曰谈说。《墨子》:说,所以明也。说由说明、解释引申为用以解说的词语。《墨子》有《经说上》、《经说下》。《经说上》、《经说下》前面有《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是对前两篇中定义的解释。《韩非子》有《说林》、《内储说》、《外储说》。“说林”,意即传说故事集;“储说”,意即把传说故事储积起来。3、解《说文》:解,判也。《说文》:判,分也。解就是分析,训诂就是分析语义。东汉何休撰《春秋公羊解诂》。公羊学说从“微言大义

7、”解释《春秋经》。“覃思不窥园,十有七年”,成为今文经学家议政的主要依据。集解的两种含义:1)通释经传。晋杜预《春秋左传集解》,把《春秋》与《左传》按纪年合并到一起,并加以系统解释。2)集各家的解说。晋范宁《春秋谷梁传集解》。《墨子间诂》清孙诒让《墨子间诂》:不冠以“集解”之名,但属于集解类。“间”本意是缝或门缝,《说文》段注:“会意也。门开而月入,门有缝而月光可入,皆其意也”。引申从缝中看,又有侦候刺探的意思。许慎注《淮南子》曰《鸿烈间诂》,孙氏仿之曰《墨子间诂》,“间者发其疑啎,诂者正其训释

8、”,因此按孙氏原意,“间”有阐发疑义、厘正错误的意思。“间”从缝中窥视,乃作者自谦之辞。4、诂5、训6、笺jiān《说文》:笺,表识记也。7、注(註)《说文》:“注,灌也。”《仪礼·有司彻》注:“注犹泻也。”注书也叫注,是后起义。它的得名,有四种说法:1)刘知几《史通》:“注者,流也,流通而靡绝。”2)贾公彦《仪礼疏》:“注者,注义於经下,若水之注物也。”3)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注之云者,引之有所适也,故释经以明其义曰注。”4)孔颖达《毛诗正义》:“注者,著也,言为之解说,使其著明也。”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