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淡极始知花更艳,朴实无华也动人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淡极始知花更艳,朴实无华也动人

ID:39032471

大小:40.7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24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淡极始知花更艳,朴实无华也动人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淡极始知花更艳,朴实无华也动人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淡极始知花更艳,朴实无华也动人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淡极始知花更艳,朴实无华也动人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淡极始知花更艳,朴实无华也动人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淡极始知花更艳,朴实无华也动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淡极始知花更艳,朴实无华也动人---《端午的鸭蛋》教学方案江月华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教材说明】《端午的鸭蛋》是汪曾祺的散文。汪曾祺散文不追求“高,大,全”,他着力写凡人小事,写油盐酱醋,写一地鸡毛……他不追求反映时代精神的最强音,而以含蓄空灵淡远的风格,构建深厚的文化意蕴和美学价值,他帮助人们发现就在自己身边的“凡人小事”之美。本文就是在小小的鸭蛋里写出生活的滋味,悠然恬淡之间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读来从容散淡,却引领人们到达精神世界的净土。汪曾祺的语言平实自然又典雅雍容,本文体现了作者的语言风格。文中时不时穿插的大白话,让人倍感亲切

2、,古汉语的点缀与质朴的口语相应成趣,善用语言造型又使他只用一两字就能写出事物的特色神韵,活灵活现。语言风格的赏析正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如果用语言来解释语言的妙处,必然落入理论的窠臼,因此教师必须“善假于物也”,本方案采用视频,PPT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阅读,品味语言。【设计理念】本文的教学目标是从淡极的语言品味出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深情,由于作品是“小叙事”,学生读来不容易引起大轰动;由于话语平常,学生实难读出“饶有趣味”,如果没有创意的教学设计,难于让读者发现体味汪老散文的精神气质和艺术神韵产生的巨大魅力,更是无法体会和实现汪老写作小品文是要创造

3、真境界,传达真感情,引领人们到达精神香格里拉的目的。因此,本课有如下创意设计:1.设计师生角色朗读。依据文本,设置情景,渲染氛围,设计师生角色朗读,读出汪老对端午鸭蛋的喜爱自豪之情。2.以意趣化解教学难题。文中善用语言造型,课堂上通过现场体验,启发想象,引用周立波说造型片段说词,图片等相结合多种手法,让学生体味作者一字传神的语言功力。3.巧借经典化解教学难点。文言词语和质朴口语相映成趣又是语言鉴赏的难点,巧借《红楼梦》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情节,引导学生感受极俗和极雅相融倍添韵味的幽默感。4.教学过渡衔接自然,雁过无痕。由感知高邮鸭蛋转到对课文语言的品味容易

4、使教学过程过渡突兀,痕迹明显,引入汪曾祺和高邮老乡的对话来转入语言品味的教学,使教学过渡衔接自然,雁过无痕,使教学更精致。【教具】一个鸭蛋,一支筷子【教学目标】1.朗读感知高邮鸭蛋的特点。2.品味作者的亦庄亦谐语言风格,体悟作者热爱生活,善于在平凡生活中发现诗意的情趣。3.领会作者热爱家乡、珍爱民俗文化、怀恋美好生活的深厚情感。【教学重点难点】品味作者平实自然又典雅雍容的语言风格。【教学过程】【导入·唱儿歌】1.教师询问学生端午节习俗,学生进行回答问题设计:端午节快到了,我们是怎么过端午的?学生明确:吃粽子,划龙舟,插艾草,洒雄黄酒。2.读儿歌,过端午

5、教师要求:一首儿歌陪我们提前过端午,请根据提示齐声诵读:(单:单独诵读;合:齐声诵读)五月五(单),是端阳。(合)门插艾(单),香满堂。(合)吃粽子(单),洒白糖。(合)龙舟下水喜洋洋。(单)龙舟下水喜洋洋。(合)过渡:各地的端午风俗大同小异,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跟端午有关,但既不是吃粽子,也没有划龙舟,却写了一颗鸭蛋,请大家自读课文一遍,说说为什么作者专写鸭蛋?(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端午节入手,贴近生活,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学生快速进入文本。)【感知·一颗来自高邮的咸鸭蛋】一、感知高邮鸭蛋的特点(使用道具,想象,现场演示,制造悬念,周立波秀词)1

6、.鸭蛋到底有多好吃?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示要读出声。并思考以下问题:问题1:为什么作者专写端午的鸭蛋?学生明确:端午吃鸭蛋是高邮的风俗之一。问题2::为什么不写其他风俗?学生明确:高邮鸭蛋出名;特别,双蛋黄;尤为好吃。问题3::.文中花最多笔墨写了高邮鸭蛋的什么特点?学生明确:好吃。问题4:高邮鸭蛋好吃,文中哪句话读了使人流口水?学生明确:筷子头一扎,“吱”红油就冒出来了。2.感受鸭蛋的诱人,体会鸭蛋的美味瞬间(师出示鸭蛋图片,一边进行提问)问题1:合上书告诉老师,高邮人是怎么吃鸭蛋的?学生明确:用筷子扎问题2:把整支筷子扎进去?学生明确:不是,只用筷

7、子头。问题3:为什么作者强调用筷子头?学生明确:鸭蛋油很满,只需用筷子头就流出来了。强调鸭蛋油多。3.读文章来“解馋”,联想“吱”这一声过渡: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老师就要用着筷子扎下去,但是大家要先根据课文想象一下,扎下去会发生什么?学生明确:红油流出来。听到“吱”的声音教师提问:文中怎么用“冒”?学生明确:红油多,涌出的速度快。教师引导:红油这东西让老师既期待又有点害怕,因为它鲜艳的颜色可能跟一种东西很像(血),我们还是不扎,认真朗读这句话来“解馋”!学生齐声诵读,教师进行指导及点评。教师引导:同学们把“吱”读得特别响亮,让我想起了高压锅冒气的声音,

8、红油冒出的声音会这么大吗?想像一下,它应该像什么声音?学生进行想象并发言,言之有理即可。示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