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之域的美学精神

中国艺术之域的美学精神

ID:39046972

大小:307.81 KB

页数:41页

时间:2019-06-24

中国艺术之域的美学精神_第1页
中国艺术之域的美学精神_第2页
中国艺术之域的美学精神_第3页
中国艺术之域的美学精神_第4页
中国艺术之域的美学精神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艺术之域的美学精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艺术之域的美学精神ChineseArtsGlistenwithPhilosophicalAestheticRadiance陆建猷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2011.03.02西安交大陆建猷1中国艺术昭示中华民族人文性灵的美识特质:文学、乐舞、书法、绘画,是中国哲学美识思维与风雅精神的艺术之域。它标示着中华民族人文性灵与识美思维的极致。美识思维兼賅着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的同一性意义。西安交大陆建猷2主要内容(分殊四个方面):一、文学之域文心述道的美识论精神二、音乐之域乐以风德的美识论意界三、书法之域风骨于书的美识论气象四、绘画之域神韵于画

2、的美识论神彩放眼中国艺术之域,体识人文性灵神采,是认识与撷摘中国艺术精神的意趣之路。西安交大陆建猷3一、文学之域“文心述道”的美识论精神艺术是人文性灵的识美杰作。“文心述道”论着力论说文学之域文赋心意与事理之道的同一之美。文赋传达主体心意,道体客观作用文心。主体的文思活动能否叙说客观的事理之道,是中国哲学美识论始终关切的文心良知问题。西安交大陆建猷4首先是“文饰、文采”之意,《周易·系辞下》说上古圣王伏羲仿效“鸟兽之文与地之宜”作八卦:“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

3、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其次是文艺作品感性形式之意,西汉学者扬雄的《太玄经》,以君子修养的精神之质与气韵之文的例子,阐明“文”对于人文作品实质的形式重要性:“阴敛其质,阳散其文,文质斑斑,万物灿然。”西安交大陆建猷5再则是“文”指文体的“韵文”之意,中国文学以有否节奏韵律划分文体,称有韵的文体为“文”,称无韵的文体为“笔”,《文心雕龙·总术》以“文”与“笔”划分文章类型:“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歌谣、辞赋、诗、词、曲以及用韵的颂、赞、箴、铭、诔为韵文,无韵的文体为散文。这些是人们对于“文”的概念的演进

4、性意义赋予。西安交大陆建猷6“文心述道”说之“心”指表文赋主体的创作心思意图。文章是文赋主体叙事论理抒情的思想作品。“心一也,未杂于人,谓之道心;杂以人伪,谓之人心。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初非有二心也。”——明代学者王守仁“发于形气”即杂以心性之伪,因而呈示私念以至于危险;“发于义理”即未杂于人伪,因而呈示公义以至于精微。西安交大陆建猷7经典文献为后世文心运行垂示了文体的善美范式。六经中的《诗经》开“文”之先端。《诗经》民间创作而得西周史官采编“风”反映诸侯国家风土歌谣“雅”反映周代王畿地区正声雅乐“颂”反映王室宗

5、庙祭祀舞曲歌辞。楚辞之为源于江淮流域的歌谣,战国时期楚大夫屈原主创,《离骚》、《九歌》、《九章》、《天问》,书言楚辞而情感浓郁,发作楚声而文辞瑰丽,记述楚地而风土繁盛,章名楚物而意象丰富,对其后的诗、赋、骈文发生深远影响。西安交大陆建猷8《尚书》开“笔”之先河,记述上古国家社会政治的历史文献集。“典”呈示典范意义的经籍“谟”呈示讨论策划国事的文体“训”呈示教诲开导的文体“诰”呈示君主训诫勉励臣民的文体“誓”呈示征伐或交战前的誓师文体“命”呈示君主奖励赏赐臣僚的命令《尚书》六类文体的叙事记言:“周诰殷盘,佶屈聱牙”——唐代学者韩愈在《进学

6、解》但也正是这古雅艰深的篇章,开拓中国文学早期散文笔风的面貌。西安交大陆建猷9中国经典是对古典社会生活物质成就与精神臻善的观念文化原理概括,与佛教经典、基督教经典、伊斯兰教经典的宗教性相对而论,呈示为世俗社会生活学理与宗教世界观念学说的异界差别。经典原理涵载着哲学义理、史学义理、文学义理。如《尚书·舜典》在论述音乐教育时,提出了文学价值观“诗言志”说,现代学者朱自清在《诗言志辨序》中,将“诗言志”说对我国诗乐文论的深长影响,评述为“开山的纲领”。“文心述道”是文赋主体以思维良知之心述说事理则哲之道的文学美识追求。西安交大陆建猷10文章从

7、自然事物色彩花纹到人工车服旌旗文饰,从社会生活的礼乐法度到观念文化的圣贤书辞,其所述说的文学意象之实是:宇宙自然的本体及其法则之道、人世社会生活秩序的原则之道、人生及其交际关系的日用规则之道。西晋学者陆机提出作者创作“用心”概念南朝梁学者刘勰以《文心雕龙》之着宏论其义,将文心对文章的支持作用提到文学美识的意义高度唐代学者柳宗元以“文以明道”为其文赋体认,韩愈以“文以贯道”为之文赋原则北宋学者周敦颐以“文以载道”为其文赋担当,为“文心述道”的美识论意界的开阔拓展,奉献了文论思维与概念境界的观念新意西安交大陆建猷11二、音乐之域乐以风德的美

8、识论意界“乐以风德”说展示音乐文化与风俗道德的连袂关系运动。美识论之域曾以“乐”总括诗歌、音乐、舞蹈艺术与美识活动的精神愉悦。揭示了音乐属人的文化性质:“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