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年中考“文言文阅读” 命题趋势及应考策略

2005 年中考“文言文阅读” 命题趋势及应考策略

ID:39050076

大小:2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24

2005 年中考“文言文阅读” 命题趋势及应考策略_第1页
2005 年中考“文言文阅读” 命题趋势及应考策略_第2页
2005 年中考“文言文阅读” 命题趋势及应考策略_第3页
2005 年中考“文言文阅读” 命题趋势及应考策略_第4页
资源描述:

《2005 年中考“文言文阅读” 命题趋势及应考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05年中考“文言文阅读”命题趋势及应考策略●陈玉中一、命题趋势——稳中有变,重心外移文言文阅读历来是各地中考语文的重点之一,历来为广大初三老师和同学们所关注。眼下,随着考期日近,文言文阅读的命题趋势自然又成了老师和同学们迫切想了解的问题。对此,笔者通过对2003、2004两年全国各地各四十份中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阅读命题情况的统计分析认为,今年中考文言文阅读命题的总体趋势为“稳中有变,重心外移”,即命题的题点、题型、题量、分值等都与前两年大致保持稳定,不过命题取材的重心呈由课内向课外转移的趋势。先说“稳定”:1题点基本稳定。从统计数据看,实词的意义和文言语句的翻译(

2、或说出文言句子的意思)是历年各地必考的内容,占被统计数的100%;其次是“虚词的用法”和“重要语句的背默”,分别占被统计数的87.1%和83.2%;再次是文段大意(或层意,或观点)的概括和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评价,或受到的启示),分别占被统计数的78.4%和71.5%,即使排列最后的句读(或朗读节奏)也占被统计数的30.1%。而这些题点,恰恰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所要求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具体化。所以,我们认为这些考点将会继续保持。2题型基本稳定。从统计数据看,文言文阅读的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填充题、简答题和问答题等,不过选择

3、题的比例呈下降趋势。选择题大多用来考查“实、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等对初中学生来说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如2004年黑龙江省宾州地区卷第(2)题: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方羲之之不可强仕以文字问之。B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羲之之书晚乃善当立者乃公子扶苏D以临于溪曰新城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因为这几种题型都能有效地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对文言语句的把握及对文意、作者观点、写作特色等的理解,所以也将会继续保持。3题量和分值基本稳定。从统计数据看,题量最少的只有2题,如2004年青岛课改实验区试卷(被统计对象中仅此一家),最多的为6题,如2004年上海、

4、江西、四川成都郫县课改实验区、辽宁省、沈阳市、桂林市等地区的试卷,其余地区的题量都在4-5题。分值最低的为4分,如2003年河南省试卷,最高的为16分,如2003年福州市试卷,全部统计对象的平均分值为10.91。由此我们认为题量将继续保持在4题左右,分值一般在11分左右。再说“变化”:1从统计分析情况看,文言文阅读命题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取材上,呈由课内向课外转移的趋势,且这种趋势相当明显。2003年卷中取材于课内的地区有30家,占被统计数的75%,2004年取材于课内的地区只有16家,占被统计数的40%,与2003年相比下降了35个百分点。取材于课外的试题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

5、是直接从课外选取一篇(或段)进行命题;还有一种是先选取一段课内的材料,然后再从课外选取一篇(或段)在内容上或写作上与之相关联或相类似的材料,或进行综合命题(如2003年吉林省、山西省,2004年浙江嘉兴、黑龙江宾州、福建宁德、山东泰安、福建莆田等地区试题),或分别进行命题(如2004年上海、江苏常州、湖南常德等地区的试题)。由于这种变化完全适应《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要求,能更有效地考查学生对浅易文言文的自主阅读能力,因此,我们认为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这种文言文阅读取材于课外的做法将会被更多的地区所采用。

6、2将在继续保持注重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对文言文阅读价值取向的考查。如:2004年浙江嘉兴题,第(5)题“甲乙两篇短文说的都是有关读书求学方面的事,你读了以后有什么启示?请写出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江西省题,第(6)题“读了这篇短文,你对范缜有什么评价?请谈谈理由。”因为这类题目不仅符合文言文学习要“古为今用”的原则,而且也是新课标“三维目标”观的要求,所以也将有被更多地区借鉴的可能。二、应考策略——立足课内,注重积累;适当延伸,突出实践1立足课内,注重积累。虽说命题取材的重心将逐渐由课内向课外转移,但是,即使阅读材料取之于课外,题点还是在课内。对此,我

7、们应该深信不疑。如2004年浙江宁波卷题选取了《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孙膑减灶”的片断,设计了这样的题目:(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齐军既已过而西矣②素悍勇而轻齐③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④士卒亡者过半矣(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齐使田忌将而往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②魏将庞涓闻之子将安之③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其如土石何④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其中第(1)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