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少年感恩教育的思考

关于青少年感恩教育的思考

ID:39070796

大小:4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24

关于青少年感恩教育的思考_第1页
关于青少年感恩教育的思考_第2页
关于青少年感恩教育的思考_第3页
关于青少年感恩教育的思考_第4页
资源描述:

《关于青少年感恩教育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对青少年进行感恩教育的思考[摘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作为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外来文化和思想的入侵,青少年们有一些迷失,缺乏感恩思想,缺乏感恩教育。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帮助青少年增强感恩意识。本文就什么是感恩教育,青少年感恩教育现状、感恩意识缺失、怎样培养青少年的感恩意识进行了初探。[关键词]感恩感恩教育青少年1.什么是感恩教育感恩是一种崇高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在自然界中就有“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的传说。中华五千年文明一直都有感恩的传统美德,如“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谁言

2、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处世信条,都在警醒着我们,身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更应懂得感恩。[1]所谓的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报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也就是通常说的知恩图报。[2]感恩教育则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式与方法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我们的学生或者子女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教育。[3]感恩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感恩的道德意识,让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能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师长,报效祖国,回馈社会。[4]引导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报恩,不能越过社会道德和法律许可的范围。要知恩图报,又要施恩不图报。

3、[5]2.青少年感恩教育的现状感恩教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然而,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的感恩教育严重缺失。其表现如下:2.1漠视生命当今的中学生,整天抱怨活着没有什么意义。在当前的教育模式和社会背景下,中学生的首要目标和理想就是中考和高考,在沉重的课业负担下,他们无法正确看待生命的多姿多彩,无法理解学习的重要性,无法理解生命意义,因此缺乏自信心和自主意识,经常沉溺于网络游戏、小说世界等。[6]有的学生甚至想不开,不尊重自己的生命,不顾父母亲人的感受,选择轻生的道路。2.2迷失自我我们常听到中学生说“我不长大该多好啊,长大太无聊,太可怕了”,这是他们大多数人的真实想

4、法。他们可能因为缺乏信仰而担忧前途的渺茫,不知道自己将来该干什么;他们可能因为受现实中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价值观的影响,盲目而机械地追求成人化、世俗化的“理想”,提早结束学业,进入社会打工;他们可能迷失在网络和暴力游戏的虚幻世界里,不能自拔。缺乏足够生命关怀的他们正在忘却追求人生的远大理想,正在忘记建筑神圣的精神家园,迷失在所谓“自我价值”的泥潭中。[7]2.3冷漠恩人对父母:大多数中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甚至连鞋带都不会系,不愿意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从来不参加任何劳动;部分中学生是家里的“太上皇”,一不顺心就跟父母吵架,只知道无限制地向父母索取,却从不懂得关

5、心父母,感恩父母;一些中学生盲目跟风,挑吃挑穿,互相攀比,不懂得理解父母的艰辛,甚至抱怨父母无能,却不知道真正无能的是自己。[8]对老师:一些青少年受商品经济的影响,把美好的师生感情变成了功力的“商品关系”,认为老师付出劳动教自己是应该的,是自己花钱买来的,所以不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不尊重老师,认为老师的提问和改错惩罚都是故意刁难自己,和自己过不去的行为;部分学生在校园遇到老师,就像不认识一样,课堂上更是无视老师的存在;不少学生把取得成绩全部归结为自己的努力,但是一退步就是老师的责任,认为自己所有的不好都是老师的无能,从来不知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不能正确认识

6、和评价老师的工作。[9]对同学朋友:中学生自我意识逐步增强,更多时候表现为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好的经验和参考资料不能和同学分享,独自占有;只重索取,不求贡献,需要朋友的时候一个样子,不需要的时候什么都不是,不懂得“投我以木瓜,报之以桃李”的意思;物化朋友之间的友谊,认为都是可以用金钱来购买和衡量的;锱铢必较,心眼比针鼻还细,不能宽容别人对自己的伤害,甚至想找机会报复。3.青少年缺乏感恩情怀的原因3.1家庭因素的影响(1)父母不以身作则,不能给孩子做好榜样。俗话说,“孩子是大人的影子,”有不少父母不能以身作则,对自己的老人不尽孝道,等到子女不孝时,又怨天尤人。殊不知

7、,种瓜得瓜,种豆得都,种什么因,得什么果。[10](2)父母教养缺失,导致孩子不懂得感恩。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成长环境,家长的教养观念对孩子的思想道德建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期以来,中国的父母往往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而轻视教孩子如何做人做事,他们的理念就是“只要你学习好,就是什么都好”这种片面的教养观念。使孩子认为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那么理所当然,顺理成章,天经地义。孩子的这种心理是绝对不可能产生任何感恩之情的。3.2学校对德育的忽视长期以来,在过去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国学校教育更多的是关注升学率和就业率,只重智育而忽视德育。虽然理论上讲“五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